
進出口經營權申請流程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07 09:12:00 瀏覽:3610
進出口經營權是指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可依法自主地從事進出口業務,無進出口經營的企業,進出口經營權有什么申請的流程要走嗎?進出口經營權的申請材料又是什么?尚標網小編把整理好的進出口經營權申請流程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進出口備案申請流程
1、外經委備案
2、海外備案
3、外匯登記
4、檢驗檢疫備案
5、電子口岸登記
6、出口退稅登記
進出口備案申請所需材料
1、公司營業執照原件及復印件
2、組織機構代碼證原件及復印件
3、稅務登記證原件及復印件
4、公司章程復印件
5、公章、法人章、報關專用章
6、公司基本帳戶開戶許可證
7、法人與操作員身份證與照片
8、其它材料
進出口經營權取得中的法律風險與防范
如前所述,既然企業在申請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的過程中存在風險,那么,這種風險是什么風險?企業又該如何防范其中的風險呢?
企業要解決這些問題,順利地取得進出口經營權,就必須了解國家對于進出口經營權申請取得的相關法律規定,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申請,從而防范其中存在的風險。
我國將進出口經營權規定為外貿流通經營權和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外貿流通經營權可以經營除國家規定外的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權則可以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的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的進口業務。
由于二者在法律規定上是不同的,因此,申請不同的經營權需要具備不同的資格條件。
根據規定,申請外貿流通經營權的企業需具有以下資格條件:
(1)企業應具備企業法人資格,成立1年以上,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按國家規定辦理工商年檢并通過年檢。
(2)注冊資本(金)不低于500萬元人民幣(中西部地區不低于300萬元人民幣,幣別下同)。
(3)已辦理稅務登記,依法納稅,按國家規定辦理稅務年檢并通過年檢。
(4)該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在3年內未曾擔任過被撤銷對外貿易經營許可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指在其擔任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期間,企業違法違規被撤銷對外貿易經營許可)。
而申請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需具有以下資格條件:
(1)企業應具備企業法人資格或為依法設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下統稱企業),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
(2)企業注冊資本(金)不低于300萬元(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不低于200萬元,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機電產品生產企業不低于100萬元)。
(3)已辦理稅務登記,依法納稅。
(4)該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在3年內未曾擔任過被撤銷對外貿易經營許可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指在其擔任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期間,企業違法違規被撤銷對外貿易經營許可)。
不僅如此,在申請外貿流通經營權時,還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企業書面申請。
(2)經年檢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簽章)。
(3)經年審的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4)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登記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
(5)其他需要申報的材料。
而在申請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經營權時,除了需要提交以上材料外還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全國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復印件。
(2)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要提交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或其他具有驗資資格的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
(3)高新技術企業、機電產品生產企業,要提交科技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的證書復印件。
企業在申請取得中的風險就是對國家規定資料準備不全的風險,因此企業在申請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規定,在具有了一定的申請資格后,將所要提交的相關材料準備齊全,才能申請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獲得從事對外進出口交易的權利。
在具體的實踐中,申請登記涉及很多程序和法律文件,需要在很多政府部門進行登記,所有程序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企業在經營進出口業務初期一定要注意辦理時間的估計,對各項申請登記和核準的文件要予以準備齊全,否則費時費力,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最好的方法是企業聘用法律顧問,對各種程序進行審查,以順利快捷地辦理各種事務,防范其中的法律風險。
進出口貿易結合法的形式
具體形式有清算協定貿易、易貨貿易、轉手貿易和進出口自動拋補四種形式。
1、清算協定貿易
對于清算協定貿易來講,進出口商在發生貿易關系時,每筆交易的數額只在賬面上劃撥,到規定期限才清算。在清算之前,大部分的交易金額已相互扎抵,只有差額部分采用現匯支付。
2、易貨貿易
易貨貿易是指交易雙方利用等值商品直接進行交換的貿易且商品交換是同步進行的,不存在現匯支付。也就是說交易雙方都不存在外匯風險。
3、轉手貿易
轉手貿易則是在清算協定貿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多邊貨物交換,用雙邊賬戶進行清算的貿易方式。如雙邊清算協定中出現的盈余或虧損,可借用第三方的橋梁作用來消除。
4、進出口自動拋補
進出口自動拋補是指在交易一方既是進口方也是出口方時,進、出口的商品盡量使用同一種貨幣計價結算,并設法調整收、付匯的時間,使進口外匯頭寸扎抵出口外匯頭寸,實現外匯的自動拋補。
出口退稅辦理經驗
1、勤學習
隨著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和外貿體制及稅制改革的深入,國家的退稅政策和法規也在不斷地完善。因此,企業只有認真學習和正確領會國家退稅政策及法規精神,提高全體職工對退稅工作的高度重視,才能用足用好退稅政策,少走彎路。
財務辦稅人員應對退稅軟件的各項功能了如指掌,這樣才能熟練申報,確保 出口退稅 電子化管理工作準確無誤。
2、勤自律
強調依法經營,規范運作,杜絕“四自三不見”、“票換票”等非正常業務,防止受騙。不輕易涉足高風險領域和高風險業務,對涉及敏感地區或敏感商品的業務盡量不做。若要做,則貨源方必須誠信可靠且經稅務部門審查無騙、漏稅的方可收購,并應暫扣增值稅款,待收回退稅款后補付。開發新商品或在新地區收購的先詢問退稅部門并詳細了解對方情況。
3、勤聯系
理順與 海關 、稅務等有關部門的關系,加強溝通,擴大合作范圍,經常匯報在退稅工作中遇到的情況,聽取退稅反饋信息,從而使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政策上的指導和具體操作上的幫助,為企業順利 出口退稅 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外部環境。企業辦稅人員根據關單經常上退稅處核對 海關 信息,避免申報后因信息原因撤單,耽誤時間。
4、勤收單
為了有效掌握退稅 單證 的回收情況,防止 單證 丟失,做好退稅前期的單據準備工作,主管會計可以用下表進行排查:通過上表,逐筆追單(特別是即將到達清算期限的 單證 ),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為了根據上表確保退稅單證盡早到位,企業應制定詳細的 出口退稅 單證管理辦法,對業務、儲運、財務、單證等責任部門(人)的工作職責和權限,退稅單據傳遞 流程 時限,獎懲等均應作嚴格的規范,使其既分工又協作,形成一個協同退稅的有機整體,提高效率。須指出的是,出口企業若是委托外地報關行或航運公司代理報關和運輸,一般不要拖欠運保費,以免核銷單、關單被扣壓。
5、勤核銷
收匯核銷對加快出口及退稅進度具有重要作用,出口企業的核銷員要實行固定化、專業化,熟悉進出口貿易的報關及核銷工作。每單一經收匯,核銷員應及時配單核銷,并將逾期未核銷的清理工作寓于日常的核銷業務中,防止長期逾期未核銷的產生,提高出口收匯核銷率和交單率。
6、勤審核
企業各有關部門在取得退稅單證時要認真、細致、逐一審核檢查。
報關單 退稅聯必須具有 報關單 號,批準文號應與所配套核銷單號一致,填寫齊全正確,完整無損,并有口岸 海關 的驗訖章和經辦人員章。
核銷單退稅聯應有核銷單號、 報關單 號、出口情況并蓋有外管局已核銷章。
要嚴格按稅法及有關文件規定審核增值稅發票和專用繳款書的各項內容,不能有開具不規范及假發票現象發生,以保證其合格有效。在對“兩單兩票”的審核中,有拿不準的迅速向退稅處咨詢,有疑點有問題應勤于解釋并退回補辦。由于退稅海關信息傳遞較慢,一般在 報關出口 后2個月左右才到達退稅處,故有問題的“兩單兩票”應盡量在這段時間內解決,不延誤申報退稅。
7、勤申報查詢
主管會計將退稅所用“兩單兩票”收集齊全無誤后才能配單,定期申報。在電子申報軟件中,將進貨明細及申報退稅明細逐條錄入。錄入時須注意:
需要辦稅票函調的應集中在一塊申報,不能與正常的申報混在一起,影響退稅;
申報前應與退稅處核對是否有海關信息,無信息者不報,且錄入應規范,以免撤單反復而延誤時間;
遠期收匯應單獨申報;
報關單上的品名與增值稅票的品名、商品數量、計量單位應一致,若有出入按微機中揭示的計量單位錄入。
當地退稅部門另有特殊規定的應按其規定辦理。
錄入完畢,核對無誤后打印并生成退稅處所需要表格及軟盤,交主辦退稅人員,經其再次復核后,統一編號,正式申報出口退稅。退稅主辦人員在上報退稅資料后20天左右應到銀行或退稅處 查詢退稅 指標到位情況,申報退稅額是否已足額退回,函調是否回函。要做到心中有數,盡量把退稅進度往前趕。
看了“進出口經營權申請流程”的人還看了:
1.進出口權辦理流程
2.2016年注冊進出口公司流程是怎樣的
3.如何辦理進出口經營權
4.辦理進出口經營權
5.進出口經營權申請需要什么材料
6.進出口貿易公司注冊流程
7.注冊有進出口權的外貿公司流程
8.進出口權的設立程序是怎樣的
9.農產品進出口公司注冊流程
10.西安注冊進出口貿易公司流程
文章標簽: 進出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