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百納”商標8年爭議進入終審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08 08:43:00 瀏覽:4686

對此,張裕公司昨天在北京表示將作為第三人應訴,并透露原告方四家企業中的一家――煙臺威龍葡萄酒公司已經自行撤訴。同時,張裕呼吁,在去年底北京一中院判決下達后,一些媒體做出了“張裕商標被撤銷”的錯誤報道,張裕希望媒體能夠正確解讀判決書,表示“解百納”仍然是張裕的有效商標。據悉,日前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長城、王朝等原告方的上訴請求。本報將繼續關注此案的進展。
各方觀點
張裕:“解百納”不是中文譯名
張裕在1959年、1985年和1992年三次向國家商標局提出“解百納”商標注冊申請,但因當時有關政策及法規的原因,直到2002年,“解百納”才獲準注冊。
“解百納”商標爭議的焦點主要圍繞“解百納”是否屬于葡萄酒及其葡萄原料的通用名稱。而事實上,90年代中后期以來,一些專業書籍中開始出現了“解百納”是一種葡萄,或者是三種葡萄的統稱,或者是一種類型葡萄酒的說法,并稱“解百納”是cabernet的中文譯名。這也成為原告企業將“解百納”說成是通用名稱的證據之一。對此,張裕法律顧問黃義彪表示,“解百納”不是“Cabernet”翻譯,發音上的相似甚至借鑒并不能成為“解百納”是葡萄名稱翻譯的根據。
中糧長城:公共資源不可被一家企業獨占
以中糧長城、王朝酒業等企業為代表的原告方則認為,解百納是行業公共資源,不可被一家企業獨占。而且,“葡萄酒行業在我國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其原料栽培、生產加工、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牽系著數百萬就業者的生存。若張裕搶注成功,將造成中國葡萄酒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受到震蕩。可能導致地方小型葡萄酒廠商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牽涉云南、新疆等地數萬果農的切身利益。”而中糧長城等公司更認為,如果其他品牌因為商標原因停止生產解百納,那么,在市場需求量以正常比例增長的前提下,由張裕完全控制的解百納市場每年將給消費者增加20億元的消費成本。
法律專家:高院受理上訴 商標仍然有效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曉青教授表示:一審判決只是要求商評委重新裁定原告提出的“商標爭議請求”,并未直接判定商標爭議雙方誰輸誰贏,“解百納”目前仍屬于注冊商標。
馮曉青表示,在法院的一審判決書中,法院認定“商評委做出的裁定程序并無不當”,因此法院一審并未支持原告“爭議商標屬不當注冊”的請求。但該案法律程序尚未走完,目前“解百納”商標注冊的法律效力不會因此發生任何改變。據《商標法》相關規定,在商標爭議期間,“解百納”仍屬于注冊商標,張裕擁有其商標專用權。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尚標商標轉讓平臺"或”來源:m.6zhiboba.com”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侵權必究!轉載請注明“來源:尚標”并標明本網網址m.6zhiboba.com!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尚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可撥打電話:400-7187-888。
分享到:
上一篇:2010年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趨勢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