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丹"商標案:對中國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有何啟示?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4 04:26:00 瀏覽:3535
(原標題:'喬丹'商標案:對中國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有何啟示?)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雷 劉旸)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喬丹”商標爭議案進行公開判決。這場持續數年的商標案件,終于“一錘定音”。而關于這場知識產權糾紛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
爭議:喬丹體育是否侵權
這場商標權之爭,可追溯到4年以前。
2012年,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中國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喬丹體育)撤銷中文“喬丹”等爭議商標。其中一條理由是:喬丹體育的爭議商標損害邁克爾·喬丹的姓名權。
當時,該申請并未獲得支持。邁克爾·喬丹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一中院維持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邁克爾·喬丹再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被駁回。
2015年,邁克爾·喬丹向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最高院)申請再審。同年12月,最高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此案進行了裁定提審。2016年4月26日,最高院對上述系列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
這場商標之爭的焦點在于:喬丹體育是否侵犯了邁克爾·喬丹的姓名權。
12月8日,最高院進行終審判決,裁定喬丹體育因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了邁克爾·喬丹對“喬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權,違反商標法規定,應予撤銷;撤銷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被訴裁定及一、二審判決,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針對爭議商標重新作出裁定。
同時,最高院判決認定,邁克爾·喬丹對拼音“QIAODAN”“qiaodan”不享有姓名權,爭議商標的注冊未損害再審申請人的在先姓名權,爭議商標也不屬于商標法規定的“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情形。
簡而言之,判決認定,邁克爾·喬丹在相關范圍內對中文“喬丹”享有在先姓名權,對拼音“QIAODAN”“qiaodan”不享有姓名權。
聲音:當事人尊重判決,網友爭論未停歇
最高法判決結果宣布后,邁克爾·喬丹發表聲明稱:“最高人民法院認可了我保護自己名字的權利。中國的消費者有權知道喬丹體育公司產品和我沒有任何關聯。”
喬丹體育公司則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喬丹體育將尊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此次裁定,并將依法履行好公司品牌以及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
涉案雙方都表示尊重判決,網友們又怎么看?
網友“輕聲呼嘯”表示:“在特定消費群體中,喬丹體育有誤導的成分。”網友“獨步股林”認為,這此判決是“中國司法的一大進步”。
一部分網民則有不同觀點。網友“秋千系宇”表示:“我國有數百個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取注冊在先的原則,即誰先在該國注冊商標,誰就擁有商標的專用權并得到該國的法律保護,喬丹體育最先在國內注冊商標,理應獲得相應權益!”
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網友說:“喬丹體育利用喬丹這個名字的影響力,是最早預料到喬丹在國內的商業價值并加以利用。即使是喬丹本人,最早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在中國的商業價值如此之大。”
網友“紅星閃閃的懂你”則說:“明明我們有好的技術,用的也是好材料,為啥不能培育自己的品牌?”
啟示:中國企業如何運用知識產權
網友的疑問,折射出中國本土企業在知識產權運用上的一些問題。
喬丹體育經營20多年,投入專業設計團隊從事運動科學研究,設計研發了多款體育運動產品,已擁有大批用戶和消費者。但其注冊的爭議商標“喬丹”,被最高院判決認定侵權,這對其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上的努力和成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北京法大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韋新舉認為,這次判決“認定漢字 喬丹 在我國與邁克爾·喬丹的關聯性……喬丹體育與邁克爾·喬丹不存在商業關聯,公司未經其本人同意,使用其中文名字作為商標,侵犯其姓名權,也會誤導消費者……”
體育法學者李智表示:“中文 喬丹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指向較為明確,就是那位NBA知名球星,特別是在體育相關領域,指向性更強……”
而最高院主審大法官陶凱元表示,喬丹體育的主營業務與邁克爾·喬丹的職業高度關聯,理應對其本人及知名度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公眾看到爭議商標后,很容易由此聯想到邁克爾·喬丹本人,進而容易誤認為標記有爭議商標的商品與邁克爾·喬丹存在特定關系。因此,喬丹體育注冊爭議商標,一定程度上存在明顯的主觀惡意;對于使用中文“喬丹”申請注冊爭議商標,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
可見,喬丹體育在商標等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方面,存在失誤。這表明,中國企業在法治化、規范化過程中,還需具備的更強的知識產權意識和品牌觀念。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當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知識產權越來越受重視,最高院的判決糾正了企業錯誤的侵權行為,保護了消費者權益,維護了市場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和司法價值,為今后統一此類案件的法律適用標準提供了參考,將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產生重要影響。
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中國分會版權委員會主席王軍表示,此次判決表明了我國加強知識產權司法的決心,為名人姓名的商標和知識產權保護做出了示范性指示,為法律界和體育界帶來了正面作用。
王軍認為,此次判決無疑給“打擦邊球”的企業敲響了警鐘,會促使中國體育品牌、本土企業反思自己的發展模式,對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體育用品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有積極影響。通過類似案件,中國企業能夠越來越認識到自主創新、經營自主品牌、合法運用知識產權、維護權益的重要性。
(原標題:'喬丹'商標案:對中國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有何啟示?)文章標簽: 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