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共空間需要共同維護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6 04:47:00 瀏覽:3478
(原標題:城市公共空間需要共同維護) 張成林三亞育新路一小區開發商,為一己之便,竟毀掉養護一年的長約300米、寬5米的綠化帶,并拉來水泥、沙子,進行硬化。近日,三亞天涯區綜合執法局向該開發商下發了處罰通知書,開出了80.5萬元的罰單。目前被損壞的綠化帶已經恢復,正等待驗收。(12月8日《南國都市報》)
綠化帶,是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在公園里、在道路旁、在廣場旁,綠化帶的存在,不僅優美了環境,美化了城市,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位,綠化帶的多少,儼然成為衡量一個城市舒適度的重要指標。然而,現實中,綠化帶卻屢遭破壞,例如,三亞的這一小區開發商,為了自己的便利,竟無視300米多長綠化帶的公共價值,將其私自破壞,并進行硬化。企業的破壞之舉對城市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相關部門對這一破壞行為進行了及時制止,開發商也進行了積極整改,綠化帶得以快速修復。
這一破壞事件看似小事,但倘若放在三亞“雙修”“雙城”工作的大背景之下進行衡量,便可發現其影響之惡劣。近年來,三亞為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風貌,不惜以壯士斷腕的力度進行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還綠于民”,而綠化帶的完善無疑是“還綠于民”的重要內容。在這種情形下,一邊是全市上下為改善公共環境而辛苦奔忙,另一邊卻是一些人為了一己之私而有意破壞,鮮明的對比,折射出的正是一些人公共意識、責任意識的缺失。
事實上,不僅僅限于綠化帶,在其他方面,一些類似的破壞之舉同樣時有發生。當前,自北向南,全省各地為了城市形象的改善大刀闊斧進行城市治理的革新。對這些利民惠民之舉,一些人非但不積極配合,反倒逆風作案,例如,在零容忍整治違建的同時,一些人暗地里依然違建不止,再如,在對非法采砂嚴防嚴打的同時,依然有不少我行我素的違法盜采者……諸如此類短視的破壞之舉,對城市環境、城市空間的改善產生了不利影響。
維護良好的城市環境,是每一個城市主體共同的責任,每一個市民都要切實肩起這份責任。試想,城市環境優化了、形象改善了,自然而然,就可提供更優越的環境、更便利的服務,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都大有裨益。基于此,城市環境的維護沒有旁觀者,我們都應切實樹立起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城市治理中來,擔負起應盡的責任,而不能將眼光只局限于眼前的蠅頭小利上,更不能以損害公共利益為代價來攫取一己私利。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大力推動城市治理的革新,海口“雙創”、三亞“雙修”“雙城”、儋州“一創五建”……隨著各地城市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的城市環境、城市空間也正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城市的每一分子都應積極參與進來,以身作則,切實維護好身邊的城市環境。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參與、精心呵護,我們的城市環境、城市空間必定變得更加舒適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