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干一件事:造紙造到極致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6 06:59:00 瀏覽:4072
原標題:只干一件事:造紙造到極致_fina
原標題:只干一件事:造紙造到極致_fina
太陽紙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0%。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造紙業是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傳統產業,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一個造紙企業的成長性為何不輸于高新技術、互聯網等新經濟形態?12月1日,帶著諸多疑惑,齊魯晚報記者與太陽紙業董事長、總經理李洪信展開對話。
本報記者 高擴 朱洪蕾
僅換兩人
救活巨頭合資公司
“太陽紙業從2013年到2015年,每年的利潤都保持了超過40%的增速,預計2016年也將保持40%-60%的增幅。”太陽紙業的經營數字很漂亮,但6年前可沒那么輕松。
進入2010年,中國造紙行業開始了延續多年的紙業寒冬。連高調進軍中國市場的國際造紙巨頭也避免不了“巨額虧損,黯然退出”的命運。去年10月,全球最大紙業公司美國國際紙業將在中國合資公司的55%股權全部轉讓。
“過去,大風浪只沖走沙子,留下巖石。現在風浪這么大,把一些巖石也給沖走了。”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于鵬曾就此評論道。
事實上,國際紙業曾經在中國的合資伙伴就是太陽紙業。“國際紙業退出后,我們承接了對方全部55%的股份,不到一年時間我們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李洪信說。
為什么?連具有百年歷史的國際著名紙企嚴格管理下都避免不了虧損的企業,到了中國人手里,怎么就能夠起死回生了?
“就換了一個總經理、一個財務總監,其他的都沒變。”李洪信強調。
說是什么都沒變,其實改變是從骨子里開始的。“我們接過來后推行扁平化管理,實行全要素降費提效。”李洪信說。從木漿購買、倉儲、物流、人員激勵各個方面,公司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而當時在國際紙業旗下,子公司做任何事情都要層層審批,管理成本極高,大環境好的情況下還可以維持,但在紙業寒冬下就難以為繼。
吃干榨盡
產業鏈上每一環節
“不忘初心,堅守主業。”與很多山東企業家一樣,李洪信身上也有那么一股“犟”的勁頭。
“好多誘惑我們都沒有去參與,沒去搞房地產,沒有搞投資。”李洪信加重了語氣,“我一輩子就干一件事,就是要把造紙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做到最有競爭力。”
說起如何把產品做到極致,李洪信從面前的紙巾盒里抽出一張紙。“你看這一張紙不太起眼,可這是全球首張真正‘無添加’生活用紙,里面有我們的知識產權。”這個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放進水里會立刻溶解,他趕忙讓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演示。果然,這張紙放入礦泉水瓶稍微晃動后,立刻溶解成乳白色的液體。
對太陽紙業來說,堅守主業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持續創新,不斷拉長產業鏈。2012年起,太陽紙業制定了“四三三”發展戰略,也就是在企業未來的利潤構成中,造紙、生物質新材料和快消品分別占到40%、30%、30%,形成相互支撐、齊頭并進新格局。
這款無添加生活用紙就是“四三三”戰略結出的果實。李洪信說,我們要找100個網紅幫我們宣傳這一產品。
李洪信主動談起了企業環保治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造紙行業處于起步階段,一個廠污染一條河的現象屢見不鮮。雖然這種情況目前已經不存在,但是人們對造紙行業固有的觀念一時很難改變。李洪信說,為了治污,企業已經先后投入超過40個億。
造紙也可以發展,太陽紙業首創了利用溶解漿廢液提取木糖、木糖醇項目,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預計20萬噸溶解漿廢液初期可提取2-3萬噸木糖,真正將木材吃干榨盡。
“既然固有印象已經形成,我們唯有在環保上做得比其他更好更嚴格,才可能逐漸改變造紙業高污染高耗能的形象。”李洪信說。
阿肯色州兩任州長
拋出橄欖枝
今年,太陽紙業走出去戰略實施動作頻頻。不僅與日本制紙Crecia股份公司合作推出Suyappy(舒芽奇)系列兒童空氣紙尿褲,還宣布將在美國阿肯色州投資10至13億美元新建生物質精煉項目,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民企赴美最大的制造業綠地投資項目。
太陽紙業為何要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投資建廠?實際上,太陽紙業走進阿肯色州,用了整整五年時間。2010年,李洪信隨前駐美國大使周文重到美國發表專題演講,其間他表達了太陽紙業對主業的堅守、對向產業鏈高端發展的信心和對優質原材料的渴求,這次演講面對的多是美國南部地區的各州長。
此后,喬治亞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等都向太陽紙業拋出了橄欖枝,阿肯色州先后有兩位州長來到山東爭取太陽紙業的投資項目。李洪信表示,選擇到美國南部投資建廠與公司的發展戰略是密切相關的。“太陽紙業的溶解漿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前三,木糖也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希望再進軍絨毛漿領域。”而絨毛漿作為一種良好的液體吸收材料,是生產生活用紙、嬰兒紙尿褲、女性衛生用品等快速消費品的必需原料。
“很多人不知道,國內如此大的絨毛漿需求,卻全部依賴進口。”隨后,太陽紙業技術團隊通過對針葉木片的纖維特性和化學成分分析,發現針葉木種特別是美國南部盛產的南方松是生產絨毛漿的最佳原料,“因此,我們決定‘走出去’在美國南部投資建廠。”李洪信說。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