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陽品牌從“庭院經濟”到“富民產業”武岡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9 08:12:00 瀏覽:4327
邵陽市工商局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以武岡特色產品——“武岡鹵菜”產業為切入點,積極加強商標培育和品牌打造,致力武岡轄區內傳統農業的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致富,成功地將當地特色資源優勢轉化成為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優勢,為工商服務“三農”開創了新的模式。
商標助農,實現由量到質的跨越
“武岡鹵菜”以及鹵菜生產所需的武岡銅鵝、武岡豆腐等地方特色產品,歷史悠久,享有盛名。然而數百年來,這些農產品并沒有改變傳統農業小而散的特點,農民還是擺脫不了庭院經濟的局限,形成不了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年產值始終在2000萬元左右徘徊。
經過全面調研,邵陽市工商局建議武岡市人民政府將發展“武岡鹵菜”產業作為突破口,并將“武岡鹵菜”、“武岡銅鵝”作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2009年5月,經商標局核準注冊。“武岡鹵菜”、“武岡銅鵝”使邵陽市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實現了零的突破。
在成功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后,市工商局積極謀劃,持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多次派員深入“武岡鹵菜”商標使用企業,引導他們科學使用商標,充分運用商標無形資產在運用中增值、在增值中運用,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特色品種,促進品牌升級,全面提升品牌競爭力和企業發展競爭力。經過一年的努力,“武岡鹵菜”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市場占有率一路飆升,2011年實現產值8.3億元,產品輻射全國各地及美國、泰國、日本、新加坡。“武岡鹵菜”商標被認定為湖南省著名商標,今年又向國家商標局申報了中國馳名商標。
打假護農,筑起由外到內的屏障
隨著“武岡鹵菜”商標的注冊,知名度的提升,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不少經營鹵制品的商家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競相使用“武岡鹵菜”商標標識,給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誤導。為進一步加強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力度,切實維護“武岡鹵菜”商標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市工商局會同武岡市政府,在武岡召開了維權打假專題會議,并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武岡鹵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保護工作的通知》,并及時查處商標侵權行為。聯合外地及本地工商部門共查處侵犯“武岡鹵菜”商標專用權案件28件,罰款19.7萬元。通過筑起由外到內的保護屏障,進一步樹立了“武岡鹵菜”的品牌形象,為企業和農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
合作強農,形成由散到聚的合力
如何讓分散的經營戶、養殖戶組織起來共同抵御市場風險,推動產業聚集,用好用活商標,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一直都是邵陽市工商局致力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武岡鹵菜”商標作為市工商局商標培育示范點,曾多次帶領武岡市局工商工作人員,下鄉指導商標所有權人以“借助一件商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為目標,通過“公司+商標+農戶”的經營模式,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面市的策略,充分發揮商標品牌的輻射作用。武岡市政府先后投資300多萬元在龍溪鋪、荊竹鋪建立了兩個大型銅鵝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以每羽獎勵15元的方式鼓勵農民按專家要求散養銅鵝,由合作社統一銷售;引導80多家鹵菜作坊自愿聯合,組成18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鹵菜生產加工企業;鼓勵農民自愿組合,實現肉牛養殖、大豆種植基地化、規模化,從而形成了鹵菜原料生產、加工、制作、銷售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到目前止,已建成以華鵬、富元為龍頭的“武岡鹵菜”生產企業36家,年產值突破10億元,其中華鵬鹵菜今年1至11月已突破2億元;建成銅鵝養殖基地9處,年出籠銅鵝200萬羽;建成肉牛養殖基地3處,年出欄肉牛10.5萬頭;建成黃豆種植基地12處,種植面積19.8萬畝;建成豆腐加工廠(店)198家。上述鹵菜原材料實現年產值18.42億元,直接帶動了近10萬農民致富。
文章標簽: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