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標戰略為發展助力 “一所一標”成典范漢中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9 08:20:00 瀏覽:3810
12月初的陜西大地已進入隆冬,地處秦嶺南麓的漢中市卻仍然綠意盈盈,空氣中散發著泥土的清香,一排排整齊的白色小樓鱗次櫛比,讓人恍若置身南方小鎮……這里就是被稱為“東方寶石”的神鳥朱鹮繁衍生息的家園。
提起當地推進商標品牌戰略、發展有機食品的初衷,漢中市副市長何俊杰深有感觸地說,漢中的生態環境好,適合發展有機農業,不但能增加農民收入,還能保護好生態環境。之所以把發展有機食品這一艱巨任務交給工商部門牽頭來做,一方面是基于工商部門在發展商標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基于工商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能,只有把這兩方面結合好才能把有機食品發展好。
“一所一標”成典范
“漢中是中國最北的一個橘子產地,橘子不管是從品質還是其他方面,都優于我國其他產區。”提起漢中的桔子,作為土生土長漢中人的漢中市工商局局長謝世才萬分自豪。
在城固縣橘園鎮周邊,占地約23萬畝的橘園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邊。漢中泛亞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念文說,他們橘園里自己養雞,靠雞吃草從而產生肥料供給橘子樹生長,殺蟲用的是殺蟲燈、苦楝樹的汁液、生物粘蟲板等方法,在這個循環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和化肥,完全是原生態的。
提起公司發展歷程,郭念文說公司發展壯大完全受益于商標戰略。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大量的橘子不得不以低價銷售甚至被退回。后來在轄區工商干部的幫扶指導下,為企業制定了商標發展戰略,并將該公司定為“一所一標”定向扶持單位,實施精細化管理,打造自己的品牌。短短6年時間,橘子銷量從原來年銷量2000噸攀升至1.3萬噸,銷售額從600多萬元攀升到9000多萬元。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各大城市,還遠銷俄羅斯、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
近年來,漢中市大力實施商標興市戰略,采取廣泛宣傳、政府主推、工商主抓、部門聯動、企業主動、政策扶持、科學規劃、品牌整合等一系列措施,并創新開展了“一所一標”、“一局一標”工作,有力地推動了注冊商標的增量提質。全市新注冊商標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長,目前擁有注冊商標2669件,在欠發達地區創出了商標興市富民的典型經驗。2008年國家工商總局在漢中召開了全國“一所一標”工作現場會,2010年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研討會上推廣了漢中的“一所一標”工作經驗,2011年初國家工商總局授予漢中市“首批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榮譽稱號,成為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整合資源樹品牌
優越的生態環境、良好的大氣、土壤和水資源,賦予了洋縣發展有機農業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自然條件。為保護珍禽朱鹮,全縣3000平方公里區域內全面禁止使用農藥和化肥,不準開礦、辦化工企業。
洋縣的陜西雙亞糧油工貿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有機五彩米、大米、菜籽油和核桃油。公司負責人周亞剛告訴記者,“普通大米畝產1200斤,每斤價格2.5元左右,而有機大米畝產只有600斤到800斤,在市場上的售價能達到15元到20元。”
該縣嚴格遵循有機產品生產流程、工藝,一系列通過品牌認證的有機五彩米、紅薯粉條、香菇、木耳等產品已打入東南沿海市場,有機黑米酒更遠銷日本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在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為這個曾經背負生態保護之累的小縣城,一舉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南鄭縣江滿香油脂廠總經理劉玉恒說:“以前我們賣散裝油的時候,命運完全掌握在經銷商手里,對價格完全沒有話語權。”2008年開始實施商標戰略,用品牌打開市場、占領市場。如今工廠已經擴廠兩次,年銷量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為給漢中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宣傳、研究、開發等提供優質的服務,通過整合樹立漢中獨有的“朱鹮牌”有機食品品牌,漢中市在今年成立了漢中“朱鹮牌”有機食品協會,為當地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宣傳、研究、開發等提供專項服務。目前協會共有會員104名,其中包含35家來自漢中各縣區的有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協會采取統一廣告、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統一營銷的方式,把“朱鹮牌”打造成漢中有機食品知尚標牌。
漢中市還將“商標富農”工作重心下移,結合“一所一標”開展“一村一品”工作,對全市950個涉農注冊商標、216個涉農未注冊商標全部登記造冊,市工商局按照“申報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制定《商標戰略三年梯級培育規劃》,實行“一對一”的服務模式,全程跟蹤服務,實現了注冊商標量的擴張。
與此同時,在深化“一所一標”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爭創馳(著)名商標“一局一標”工作,即每個縣每年至少培育推薦1件省著名商標和1件市級著名商標,每個縣“十二五”期間至少培育注冊1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全市各界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市、縣(區)政府都出臺了獎勵政策,近兩年為企業兌付獎勵資金183萬元。
文章標簽: 商標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