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水一季度平穩開局 3月起強勢回暖水區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7 01:49:00 瀏覽:3390
原標題:三水一季度平穩開局 3月起強勢回暖

一季度,三水區實現裝備制造業增加值58.95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孔麗麗 攝
4月25日,三水區召開一季度總結暨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會上,三水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三水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81億元,同比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46億元,同比增長13.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35億元,同比增長9.4%。
尤其3月,三水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6.3%,增幅比1-2月上調4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三水區商品房銷售面積44.89萬平方米、銷售額27.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69%和58.54%。據悉,一季度“廣州客”等外地來三水購房者明顯增多。
對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三水區區長陳英文表示,3月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地方財政收入、稅收總額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表現出向上態勢,同時招商引資項目質量比較理想。同時,陳英文指出,“下階段三水將全力以赴穩增長,重點推進項目落地投產,以及重點行業的招商引資”等。
策劃:趙進 三宣 撰文:陳奕凱 蔡捷 莘常泰 蕭志恩 經科
招商項目質量高 裝備業增加值比增三成
雖受春節假期及投資管網氣氛較濃等因素影響,招商引資啟動工作稍顯滯后,但從3月開始,三水招商引資開始發力。一季度,三水區招商引資總額44.14億元,共引入項目13個。
其中,先進裝備項目投資額完成佛山市下達任務的61.57%,現代服務業項目投資額對招商引資總額的貢獻率達到46%;國內外500強及超10億元項目3個,完成年度任務的60%。
先進裝備制造業是三水重點發展的產業。一季度,三水區實現裝備制造業增加值58.95億元,同比增長29.2%;裝備制造業投資19.88億元,同比增長26.12%。
據介紹,三水區以項目為導向,狠抓裝備制造業產業集聚和項目落地,三水工業園區的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設步伐加快,目前三水區共有39項目處于在建之中,預計年內可投產項目24個。
三水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裝備制造業招商引資過程中,充分發揮三水工業園區的品牌載體優勢及現有龍頭企業的榕樹效應,以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及汽車制造為重點,加快項目簽約落地步伐。
“以引入的細分行業國際龍頭企業德國維特根機械裝備項目為例,既豐富了三水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內涵,亦有利于德國的‘工匠精神’對已落戶企業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上述負責人說。
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三水區制定《佛山市三水區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力爭達到34%。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產業支撐性強、通曉國際規則、競爭能力突出的生產性服務業骨干企業。
三水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三水區制造業基礎夯實,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土壤和優勢,形成良性的產業互動。
技改與創新意愿強 “一帶一路”推動外貿增長
三水區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意愿雙雙增強。技改方面,一季度,三水區新增技改備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以上企業20家,完成進度均超時間進度要求5個百分點以上;實現工業技改投資24.12億元,同比增長107.86%,實現了較好開局。
據介紹,三水區年初第一時間將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發展各項指標分解到鎮街,并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實現政策宣講的重點企業全覆蓋、點對點進行服務輔導等有效舉措,確保轉型升級工作加快推進。
創新驅動方面,三水區持續把提高創新驅動能力作為企業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科技平臺建設,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工作氛圍,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
一季度,三水區已挖掘儲備意向申報工程中心企業20家以上。1-2月,三水區專利申請量567件,同比增長18.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32件,同比增長21.2%;專利授權量120件,同比增長2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8件,同比增長192.3%。專利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兩項指標增幅均居佛山五區首位。
盡管外貿形勢依然嚴峻,三水區通過強化高新技術產品輸出、強化新興市場開拓、強化進出口通關環境優化,三水區外貿工作開局平穩。1-2月,三水區進出口貨運量32.17萬噸,同比增長17%。其中,模壓成型機、通用橋式起重機等產品廣受國際市場歡迎,出口額同比實現翻番。紡織紗線等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也保持較高增幅,同比增長超過30%。
借助于“一帶一路”工作的深入推進,今年年初三水區對東盟進出口貿易逆勢上升,進出口額均保持20%以上增長。
今年,三水區制定《佛山市三水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工作要點》(征求意見稿),統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孵化和企業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提升知識產權工作內涵等一系列工作。
三水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提高創新創業的工作站位,做好創新創業大賽的籌備工作,提高賽事的影響力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力。高度重視人才團隊建設,提高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將更多的高端人才把成果和項目帶到三水轉化和落地,成為創新驅動的重要支撐。”
38項具體任務演繹“三水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4月25日,三水召開創新驅動發展大會暨供給側結構改革工作會議,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貫徹中央、省委省政府、佛山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三水制定出符合區域實際情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方案,用《總體方案》以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行動計劃來打好“三水版”供給側改革的攻堅戰。
根據總方案的指導思想,三水將以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在實踐行動中,三水主要從生產領域著手,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應,提高供給的效率和質量,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針對“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三水區對“去庫存”和“補短板”均提出10項任務,“去產能”行動計劃提出7項任務,“去杠桿”和“降成本”分別提出6項和5項,共計38項具體任務。
以企業關注的降成本為例,三水該如何出招?三水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稅負成本和企業運營成本以及企業社保費成本和財務成本,并定下目標,到2016年底,為三水區企業減負約35.28億元,到2018年底,企業負擔持續減輕,企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如此,企業的活力才會得到充分的釋放,企業可盈利,有活力,經濟就會有持久的發展動力。”
事實上,為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日前,三水還引入專家咨詢機構為企業進行降低成本的把脈會診,以此來優化管理,同時,還著眼于供給端和生產端的管理和制進行度建設,強化企業“工匠”意識,并在3D模具打印、企業智能化改造等方面搭建企業合作平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
此外,三水還出臺《三水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事后獎補實施細則》,進一步調動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積極性,推動全區技術改造投資超100億元、新增技改規模以上企業14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