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信息化助力行業發展廣州地鐵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7 03:03:00 瀏覽:3367
(原標題:地鐵信息化助力行業發展)![]() |
廣州地鐵為合肥地鐵同行提供資產一體化管理咨詢和培訓。資料圖片 |
廣州地鐵自1997年開通一號線以來,目前已運營9條總長266公里的線路,同時在建11條線路。隨著線路規模不斷擴大,廣州地鐵先后在國內城軌行業內實現首個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應用,積極探索移動互聯網與地鐵業務的融合。
近年來,廣州地鐵信息化建設得到了業內的充分認可,已經向蘇州、成都、杭州等20家地鐵公司提供信息化服務,內容涵蓋信息化規劃、企業管理、工程建設管理、地鐵運營管理等多個領域。
引入業內首個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作為資產密集型行業,如何在保證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資產運營效益的最大化,成為廣州地鐵的目標之一。廣州地鐵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姚世峰介紹,2009年,廣州地鐵在業內首次引入“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逐步搭建了涵蓋投資計劃、設計、建造采購安裝、驗收移交接管、運行、維護維修、報廢處置等七個階段的資產一體化管理體系,使廣州地鐵的資產信息從合同采購到建造和移交運營維護的全過程完整信息得到記錄并實現可追溯。
目前,參照廣州地鐵資產一體化管理經驗,蘇州、杭州已初步搭建資產一體化管理體系。同時,廣州地鐵也為重慶、青島、石家莊、南寧、東莞、福州、昆明、鄭州、西安等地鐵同行提供了資產一體化管理以及新線移交方面的咨詢和培訓工作。
上線業內首個工程建設“精細化管理”應用
2010年廣州亞運會后,廣州地鐵進入新一輪大線網建設高峰期,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廣州地鐵以“精細化管理”理念為核心,根據地鐵工程專業及國家施工管理要求、施工工法特點等將地鐵工程建設分解為8類工程2089道工序,實現了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驗收全過程的統一管理。此項目相繼獲得廣東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在東莞、蘇州等地得到了成功推廣。
近年來,廣州地鐵運營線路規模達266公里,設備維修質量的監控成為了重點。為此,廣州地鐵引入物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在對地鐵維修21個專業的1068份作業工序標準進行了全面梳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了設備維修管理從維修策略、計劃統籌、作業執行監控、作業執行分析全過程的管理,管理人員可從系統實時獲取各項管理指標,并實時掌握檢修作業完成情況,進而降低故障率、提升維修質量。
廣州地鐵的成功,為國內同行提供了借鑒的經驗,福州、貴陽、鄭州等城市的地鐵企業相繼來向廣州地鐵學習成功經驗。其中,福州地鐵維修精細化應用上線3個月,即管理了47330設備位置體系結點,實現1210個維修工單過程管理,使分散的維修維護業務數據得以有效歸集,初步實現運營維修業務的標準化、精細化管控。
推出業內首個云采購平臺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保障地鐵正常運行的物資批量采購困難和進口備件采購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為此,2015年,廣州地鐵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出了國內地鐵行業的首個云采購平臺——城軌采購網,為國內地鐵相關企業提供統一的采購平臺以及線上互聯網金融服務。
據了解,城軌采購網匯聚和整合全行業采購需求,涵蓋十萬種商品,全產業鏈覆蓋,集中了行業巨量的物資采購需求,實現行業級大規模采購。平臺運行兩年來,成功吸引了廣州南車城市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珠海城建現代交通有限公司等19家采購商加盟,近1500家供應商注冊,共完成在線交易項目近1000個,累計金額超1.6億元。以廣州地鐵為例,使用城軌采購網開展網上比價項目平均節約了預算10%左右,同時采購效率提升了39%,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撰文:黃祖健 葉子川 李楊
(原標題:地鐵信息化助力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