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感受,驚奇的心這些將生活變成了儀式生活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7 03:15:00 瀏覽:3916
(原標題:看見,感受,驚奇的心這些將生活變成了儀式)![]() |
文/戴小蠻
編者按
來自新經典出版社的推薦書評,作者戴小蠻。《明天也是小春日和》是一本記述津端夫婦田園生活的隨筆。為了一圓妻子英子多年的田園夢,津端修一老先生在退休后帶著英子遠離都市的喧囂,歸隱鄉間,用幾十年時間悉心打理著自家的木屋和菜園,調配泥土,種植蔬菜,研究食譜,腌制食物……任窗外風景隨四季更迭,有彼此陪伴的每一天都是好天氣。他們在身體力行中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道出了幾十年幸福婚姻的秘訣。
整理/夏覺得
一
無數人寫愛情,大多是這樣的橋段,偶然的驚鴻一瞥,引發一場愛情大災難,眼花繚亂地發生,持續很久尚未結束,雙方既疲憊又似乎覺得韻味悠長,卻不曉得撞上的是哪一世造下的業。
因此,大多數人在30來歲時就認為自己早已閱盡千帆,他們的愛情起航于浪漫或心碎,擱淺在漫長糾纏、等待之中。又或者,很多人無奈地發現自己的生活已開始固化,無法掙脫那種扯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這和物質生活的好壞無關,某種封閉感令他們痛苦不堪,不再豪情熾烈,不再敢于夢幻,更不敢去想象失去了繁華、熱鬧之后的老年生活。
大概是耗盡心力,在他們還未抵達人生末點時,就被打上暗沉無色的標簽。
但在《明天也是小春日和》里不一樣,作者津端英子、津端修一,兩位80多歲的老人,以非常清快筆觸描述記述著他們在名古屋市郊的田園生活,那里除了有棟屬于他們家的木屋,還有一座夢幻般的田園。
二
盡管80多歲的津端夫婦的田園生活被日本NHK電視臺多次專題報道,也受人追捧,但在他們合著的《明天也是小春日和》這部書中,并沒有光榮的炫耀,他們所呈現的,是和我們一樣的凡人,在共同生活的60年之中反反復復思考、醞釀,然后帶著微笑、耐心與承諾將生活過到極致。
津端英子說,“當你想把生活過得精細的時候,它就會變成無數個細小的片段。其實,生活就是由每一天的瑣碎小事組成的。”
津端修一說,“認真記錄每天的生活,把它們存起來,你會發現人生將變得更加美好。”
其實生活的節奏本來很慢,只是一部分人忙忙碌碌,疲于生活,有部分人則尊從傳統的、慢吞吞的生活方式。而這種前進得很慢的“新新世界”也并不完全無用,它靠的是意志力,攢出些力量與質感,或許因此,津端夫婦的田園生活經過36年仍不覺疲憊。
三
無論你處在哪種生活里,都要爭取一個通往更好生活的可能性,要在你擁有的一切之外鑿出一個通道。比如:保持學習新能力的習慣,保留對一個陌生興趣的關注等。
修一是建筑師,曾經參與過東京帝國飯店設計,在還是單身時,就喜歡和朋友們一起架著帆船出海。后來結婚了,哪怕手頭不寬裕,帆船運動也一直是他難以割舍的愛好。富裕商人家庭出身的英子雖然嫁給了工薪階層的修一,生活態度卻一如從前,對錢不計較,日常生活也總是尊重、支持自己的丈夫,當然內心還保存著一個田園夢。
偶然機緣下,修一從母親那里繼承到一塊位于愛知縣日井市高藏寺新城的土地,他便在那塊土地上仿照偶像安托寧·雷蒙德的設計建造了木屋。
36年前,當時已60歲的他們正式遷居此處,開辟出了菜園和雜樹林。那時的津端夫婦依靠退休金生活,日子不算寬裕,修一先生工作時也沒有存下多少錢,因為積蓄都花在了他愛好的帆船上。但很好玩的是,他們并沒因此恐慌,所做的就是直面人生,懂得它的本質,并熱愛它的原貌。
“剛搬來時,這里就我們一戶住戶,孤零零的,四周都是建筑工地,到處是碎石塊。”他們在房子周邊空地從培養土壤開始,重新翻整土地,施肥料,修一將房子旁規劃出了200坪的菜園,還在平房的西面一塊30多坪的空地上開出一個雜樹林,擁有野茉莉、麻櫟、糙葉樹等180棵樹。英子則在小廚房,以菜園出產的當季蔬菜為主要食材,并從常年光顧的店鋪買來魚類、肉類烹飪菜品,或將雜樹林里的果實制作果醬、果醋菠蘿、栗金團、柚餅子,一季季的耕作,意志力將這樣的生活變成了儀式。最讓她驕傲的是,在這漫長的儀式中,她有機會告訴外孫女花子什么是生活、什么是飲食。每年夏天,她都會給女兒家寄貯藏十年的梅子酒,有一年寄錯,將6年的梅子酒寄過去,被花子一下子嘗出來,“從小培養的味覺,她能品出來。”
四
在他們合著的這本書里,并沒有著力強調婚姻中是不可缺失愛的,卻以點滴描述讓人看見愛:英子女士原是愛知縣半田的一位釀酒坊主家的千金,家境富裕,從小到大衣食無憂,身邊諸事都有“女仆”代勞,少女時期的英子女士便憧憬嫁給一個“從事城市建設的理想家”,在相親時遇到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修一先生。“婚后,英子女士是從容陪伴丈夫走過追逐理想的50年。”
在他們的退休生活中,他們更將相依相伴詮釋到極致:很多男人在退休后無所事事,每天看著電視渾噩度日,但修一先生是個例外,始終保持著對外界新事物的熱情,帶著對妻子的承諾,親手設計她夢中的田園,一起耕田、施肥、采摘果實,除了細心地在田中插上親手制作的黃色指示牌,提醒毛手毛腳的太太英子,這兒有低垂的樹枝“請注意,會疼哦。”他們還制作各種留言板和旗子來保證彼此的私人空間和安穩生活。
“小春”是指陰歷十月,因天氣溫暖如春而得此名,不少樹木在此時節二度開花。而“小春日和”的意思則是:陰歷十月,也就是晚秋到初冬這段時間中,陽光和煦。正如30多年來,津端夫婦遠離都市的退休生活,種菜、植樹、烹飪……任窗外風景隨四季更迭,有彼此長情陪伴的每一天都恰是不耀眼、也不炙熱卻溫暖至心的小春日和。而在這樣生活里,我們用心去觀察,所能看見的便是津端夫婦的意志力、愛與承諾。
如果你正被某種封閉感桎梏著,那么再看一下已故的修一先生在書結尾時寫下的一句話:無須贅言,正如雷切爾卡森在《驚奇之心》中所說,“看見、感受、驚奇的心才最重要。”
(原標題:看見,感受,驚奇的心這些將生活變成了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