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企轉型,試試引入戰略投資者(全文)泉州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7 04:54:00 瀏覽:3338
(原標題:民企轉型,試試引入戰略投資者)臺海網12月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近日,兩家泉州上市公司的公告備受關注——
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潯興股份控股股東潯興集團有限公司向管理咨詢公司天津匯澤豐投資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950萬股,標的股份作價總額25億元。股權轉讓完成后,匯澤豐投資持有潯興25%的股份。
港交所上市公司匹克體育則宣布私有化,并成功引入道格資本、光大資本、前海基金等多家資本巨頭參股,接下來要設立體育產業基金和并購投資基金。
潯興和匹克,一個是國內拉鏈產業的巨頭,一個是國內體育用品產業的龍頭之一。兩家上市公司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之舉,備受業界、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那么,如何看待這兩家泉州上市公司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之舉呢?
泉州是我省傳統制造業和民營經濟雙中心,更是我省上市企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目前,泉州地面各類上市公司總數量已突破100家,形成資本市場的“泉州板塊”。然而,細看“泉州板塊”公司的結構,我們發現,這些上市公司,多集中在鞋服、水暖、陶瓷、食品、機械等十多個傳統制造業領域。
近年來,隨著后危機時代和經濟新常態的相繼到來,包括這些上市公司在內的泉州傳統制造業企業迎來轉型期。由于原有的發展模式遭遇到諸多瓶頸,為數眾多的泉州傳統制造業企業,急需在新技術、新材料、商業模式等方面尋求突破與創新,重構盈利模式。
而客觀地看,面對轉型壓力,重構商業模式,對那些長期精耕于傳統制造業的企業來說,談何容易。困境下,從外部出發,引入戰略投資者,以變化股權結構的方式促進轉型,不失為一個好的嘗試和辦法。
在筆者看來,引入戰略投資者,至少有如下好處:
一是可以破解融資難題。民企較難獲得銀行貸款,而且銀行貸款要求抵押擔保,并可能在企業短期還款困難時取消貸款,給貸款企業造成財務壓力。和貸款不同,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融資,增加所有者權益,而不是增加債務,會加強企業的資產實力,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投資后,戰略投資者成為被投資企業的合作伙伴,實現利益捆綁。
二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泉州民企,多發端于家族企業,即便成為上市公司后,股權結構仍然較為集中。戰略投資者進入公司,通常以資本、技術或管理入股,這樣,公司的股權結構就更多元,從而在公司管理層治理層面實現更多的集體決策,可避免公司股權過于集中帶來的決策風險。
三是能發揮機構的優勢。從上述潯興和匹克的案例看,他們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多為投資、技術或管理領域的機構。這些機構,資本實力雄厚,投資經驗豐富。他們的到來,可以迅速地給傳統制造業企業注入新的轉型因子。
當前,泉州傳統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歷史性關口,潯興和匹克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案例,讓人眼前為之一亮。民企轉型,路徑可多樣化,但這兩個案例,從引入外部新角色出發,極有可能產生“鯰魚效應”,從而全方位提升企業內部活力,激發轉型動力。
(原標題:民企轉型,試試引入戰略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