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山市“商標興農、商標富農”的發展目標
來源:m.6zhiboba.com 發布時間:2014-06-10 01:44:00 瀏覽:2172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東南部的昌寧縣,古茶樹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野生型、栽培型和過渡型古茶樹15.42萬株,有的古茶樹樹齡達1600年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千年茶鄉”。每到茶葉采摘季節,昌寧大大小小的賓館住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但昌寧雪蘭茶有限公司總經理禹文超直言這只是表面上的繁榮。“我們縣達到一定規模的茶業公司就有30多家,茶葉初加工企業490多家,小作坊更是說不勝數,因缺乏統一標準,大家各打各的算盤,肆意壓價,導致市場混亂,在競爭中沒有定價權。”
“如何整合家鄉的茶葉市場資源,提高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幫助茶民增收?”昌寧縣工商局結合保山市工商系統開展的加快推進商標戰略,立足“商標興農、商標興企、商標富農、商標護農”的發展目標,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的機遇期,很快作出了注冊‘昌寧紅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決定。
地理標志牽扯到原產地的氣候、土壤、水質、天然物種等自然因素和原產地特有的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等人文因素,申請程序繁雜,從2009年8月開始申請工作到今年獲準“昌寧紅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前后用了近4年的時間。
“最困難的一個環節是統一標準的制定,要在春、夏、秋不同的季節采集茶葉去檢測,僅這一項就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還要到不同的地方采集土壤,工作人員成了‘土專家’。”昌寧縣工商局商標股股長杜燕飛說,為查找到“昌寧紅茶”四個字的歷史出處,也費盡周折,他們成了圖書館、檔案館的常客,甚至到省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去查找檢索資料。
“獲得‘昌寧紅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我們就可以統一標準,形成合力,突出品牌效應,掌握定價權,走上提質增效的道路。”禹文超對未來昌寧茶產業的發展充滿期待。
在實施商標戰略中,保山市工商局按照“一鄉(鎮)一品”“一所一標”“一企一標”的要求將任務分解到基層分局,堅持推行“三書一卡”及“分類指導、跟蹤服務、重點培育、扶持發展”的思路開展農產品商標培育工作。
高黎貢山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也是保山實施商標戰略的受益企業之一。2012年,該公司在當地工商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用時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拿到“馳名商標”的稱號,對企業鞏固、開拓市場,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樹立企業良好品牌形象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該公司董事長陳亞忠把這一切歸功于市、縣工商局的長期努力,“商標申請前,公司在市縣工商局的指導下就基地建設,公司文化,產品加工、包裝、銷售等都做了系統的指導。申報時更是不遺余力的幫助推介,邀請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領導到企業實地參觀指導申報工作。
實施商標戰略以來,保山市的商標建設駛入了快車道,在冊商標從2009年2月的397件,到去年底達到2850件,馳名商標從無發展到3件,云南省著名商標77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件。商標建設的快速發展對促進保山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橋頭堡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