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五月婷婷_一本大道色婷婷在线_亚洲国产欧美一区_欧美午夜影院

歡迎訪問尚標商標轉讓網 |  幫助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商標資訊>挑戰極限 走進深藍——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成立四周年紀實航海
尚標-特價轉讓商標

挑戰極限 走進深藍——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成立四周年紀實航海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8 08:41:00  瀏覽:2787

  春華秋實已四載。對于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戰略轉型來說,這四年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四年,從北極航行指南姊妹篇,到隨“雪龍”號出征南極、“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行指南序列,他們讓航海保障服務走向全球,從東海海區延伸到歐洲、美洲,一直到地球的兩極。

  這四年,從“海e行”APP軟件,到洋山港E航海示范工程、“北斗系列”水上工作網絡,他們實現了“讓電子海圖到手機”,實現了水上定位精度“米級”、“分米級”、“厘米級”三級跳,一系列“高端的智能化”為東部沿海各自貿區提供了水上保障服務。

  這四年,從首席工程師制度,到國際間的交流與培訓,他們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致力于國內航海保障人才培育模式的標準化、系統化、國際化,擴大中國海事航保在亞洲區域乃至全球的影響力。

  四年來,東海航保人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準確定位,夯實基礎,明確助推航運中心建設、服務藍色經濟發展、踐行海洋強國戰略的服務戰略,主動做好航標、測量、繪圖、通信傳統航海保障工作,積極為海事監管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轉變思維,順勢而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出“推送全球、跟蹤全球”的服務目標,不斷實施拓展新領域、豐富新產品、強化新技術、引領新方向等新舉措,在有效履職、創新發展方面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

  “走出去”?轉型發展強服務

  隨著國家“航運強國”戰略深入推進,航運事業走向深藍,中國商船、軍艦、科考船一直駛向海洋的每個角落。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在解讀“海運強國”內涵時指出:“海運強國至少體現在四個方面,強大的保障能力、強大的競爭能力、強大的影響能力和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強大的保障能力,就是擁有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運輸裝備、服務能力和支持保障系統,對海運通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控制力,能夠有效保障國家重要物資和人員的海上運輸。

  建立強大的航海保障能力,對于海事航保部門來說,就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地理空間上拓展,突破傳統的航海保障局限于沿海港口、近海30海里內的服務范圍,把航海保障的服務領域擴展到遠洋的航運交通和船舶水上活動中,為海運戰略通道保駕護航。

  2016年4月,中文版《北極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正式出版發行,與2014年出版的《北極航行指南(東北航道)2014》形成姊妹篇,共同為計劃航行北極航道的國際航行船舶提供了航海保障信息服務,這也讓我國有了屬于自己的“北極攻略”。北極航道被稱為“黃金水道”,是東亞與大西洋北部沿岸的最短航線,大約比傳統航線縮短了三分之一的航程,兩本《指南》的出版發行,將為有志于航行北極東北航道的中國籍船舶提供一份內容豐富、資料詳實的航行參考資料,從而發揮北極航道的潛在商業價值,更為我國北極戰略的實施提供有益的嘗試。

  就在北極“開花結果”的同時,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極,東海航保中心的守護旗幟也在徐徐升起。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雪龍”號科考船從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緩緩起航,啟程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而在這次科考中,東海航保中心承擔了航標助導航系統建設和相關水域測繪任務,這是交通運輸部第一次派員參與,對航海保障事業助力極地、海洋發展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航海保障服務只是為海事、港航單位服務,其實也應該面向全社會,海洋開發、海洋維權、軍事、科考也需要航海保障服務。兩年來,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在做好傳統航海保障服務的基礎上,積極跳出傳統視角,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實現貢獻最大化,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鶴荀說。

  此外,為助力“一帶一路”戰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行指南序列也在緊鑼密鼓地編撰中,在中國北海、東海、南海—馬六甲海峽—亞丁灣—地中海這一整條航線上,也將有屬于我們自己的“航行攻略”,這也是東海航海保障中心近年來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轉變的充分體現。

  E海智造?助力“海洋強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一直是我們的“海洋夢”。“我們正在致力于以北斗導航系統推廣民用為契機,從航海裝備的‘制造大國’走向‘智造大國’,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加快推進我國民族航海產業技術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劉嘉華如是說。

  據了解,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基于北斗導航系統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建設,涉及通信、導航、計算機信息處理等多個技術領域。近年來,在上海海事局的關心和支持下,東海航海保障中心與各相關大學、研究所、有關電子導航產品制造商等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北斗導航系統項目在航海保障應用方面的研發,已經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成果:

  洋山港E航海示范工程,融合了港務、引航、海事、航保,氣象、碼頭等多方要素,致力于解決能見度不良情況下船舶安全航行的技術問題,開發了電子靠泊系統、AIS指泊儀以及基于航標氣象與水流要素的采集平臺,使涉海單位可以分享各種信息,提升港口運營效能;水面無人智能測量平臺(無人智能測量艇)填補了我國海洋測繪遠程操控無人駕駛測量的空白,首次亮相于2013年中國海事局“南海聯合巡航”任務中,并在第31次南極科考中為“雪龍”號發現首塊錨地;水上安全信息數字廣播系統(NAVDAT)已于2015年1月成功試運行,測試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8kb/s,是傳統模式的上百倍;由無線電指向標——差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RBN-DBDS)和北斗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BD-CORS)組成的“北斗系列”水上工作網絡已經初具規模,實現網絡內海域“米級”、“分米級”和特定水域“厘米級”的高精度水上定位,為船舶航行、海事測繪、水上各類工程提供多層次定位服務。

  與此同時,由于調研發現中小型船舶在航行智能化、信息化、電子化方面的應用能力弱的情況,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和上海海事大學共同開發了“海e行”APP軟件,為航海用戶提供電子海圖瀏覽、航線繪制、海上定位及導航、航跡查詢等服務,進一步拓展了航保服務范圍,讓更多的小型漁船、低配非公約船舶能夠免費享受到船舶定位助航服務,進一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海e行’APP應用軟件方便快捷,準確權威,可在出發前實現模擬航行,讓我們提前對船舶行駛軌跡運行時間、會碰到的情況有了預判,心里踏實多了。”使用海e行APP應用軟件的船長深有感觸地說。

  鍛造高端人才?提升國際話語權

  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核心技術的競爭。科技成果的研發、航海保障服務的完善,離不開航海保障專業人才的技術支撐。南海巡航、南印度洋海域馬航MH370失聯飛機搜尋、第31次南極科考等重大活動,精湛了技術、豐富了經驗、淬煉了能力,一次次的實戰造就了一支專業化航海保障高端人才團隊。

  為了培養專業的領軍人才,東海航海保障中心設立了首席工程師制度,讓職工參與科技研發、科研項目,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該中心分別在航標、測量、通信、編繪四個領域的一線設立一名一級首席工程師,聘期為三年,每年對首席工程師進行考核,對客觀條件進行評議,合格者獎金增加百分之十。同時,東海航保中心還在每個航標處設立了一至兩名二級首席工程師,合格者獎金增加百分之五。

  “我們格外重視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青年職工積極參與講述我的航保故事,聆聽‘我的航保青春歲月’巡講,觀看交通運輸系統年度‘感動交通十大人物’表彰報告會、陳維事跡報告會等,激勵青年職工向榜樣看齊,進一步激發職工干勁,加深航保感情,強化事業認同。”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人事教育處處長俞華介紹道。

  在激勵機制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引領下,無論是人才的數量,還是人才隊伍的結構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和提高,領軍拔尖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不斷涌現:項鷺獲評201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邵進興獲評交通運輸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榮譽稱號,張良、吳志華榮獲2015年度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熊發仁榮獲連云港市第一屆“十大最美職工”、“連云港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陳正偉獲評“2015年感動交通十大人物”,葉中央入圍“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評選”20位候選人。此外,培養出A級海道測量師9名、注冊測繪師5名、全國交通技術能手2名,多名技術專家入選交通部和上海市相關專家庫,高端人才梯隊建設初顯成效。

  更值得一提的是,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連續兩屆承辦中國海事局與國際航標協會(IALA)環球學院聯合舉辦的國際航標管理培訓班,為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層次航標管理人員授課。

  “以前,航標知識培訓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通過參與并承辦國際航標管理培訓班,將具有國際水準的公約等材料和國內培訓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培養國內航標人才,培育一批專業能力強兼具授課經驗的老師,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航標培訓體系,以‘國際化’推動‘國內化’,帶動國內航標人才培育模式的標準化、系統化、國際化。”東海航海保障中心航標導航處副處長陸永強表示。

  “我們積極地抓住了IALA在航標國際標準化培訓上的關鍵點,具備了較好的先期基礎優勢,通過溫州航標實訓基地這個平臺,能幫助國際航標學院在航標標準化培訓方面作出貢獻,進而提升在IALA的影響力。”王鶴荀說。

  據介紹,IALA環球學院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在尋求各成員國的支持,以協助其為IALA的成員國和潛在成員國進行助航能力建設和航標管理人員培訓,以擴大IALA的影響力,而亞洲是其中重要發展區域,中國作為IALA在亞洲區域的重要成員國以及前主席國,通過溫州航標實訓基地參與和支持國際航標學院在亞洲區域內的助航能力建設和培訓,增強了中國海事在國際海事領域的話語權,提升了中國航海保障工作在亞洲區域乃至全球的影響力。

  ■大事記

  助力“海洋強國”

  2013年

  ▲合作研發了首艘無人測量艇,填補國內空白,在第31次南極科考中為“雪龍”號發現首塊錨地。

  ▲實現民用海圖中國沿海全覆蓋。

  2014年

  ▲加入洋山港E航海航保服務示范工程建設。是首批被國際航標協會認可的E航海示范平臺。

  ▲實現民用海圖中國海域全覆蓋。

  2015年

  ▲組織研發的“海e行”移動APP正式發布,實現“電子海圖服務到手機”。

  ▲獲得北斗導航民用分理服務試驗資質,將實現北斗終端數據的運轉,支撐北斗在海事領域的應用發展。

  ▲建立數字化海洋情報資料管理系統。全球范圍內廣泛整合各類與航海安全相關的情報。

  2016年

  ▲設計研發的海上安全信息數字廣播系統(NAVDAT)試運行,測試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8kb/s,是傳統模式的上百倍。

  ▲東海海區“北斗系列”水上工作網絡初具規模,實現網絡內海域“米級”、“分米級”和特定水域“厘米級”的高精度水上定位服務。

  護航“一帶一路”

  (北海、東海、南海—馬六甲海峽—亞丁灣—地中海)

  2015年

  ▲為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航海保障技術發展,加強與各國相關領域的交流,承辦針對高級航標管理人才的首屆國際航標管理培訓班。

  2016年

  ▲北海、東海、南海航行指南啟動編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航行指南序列之一的中文版《馬六甲海峽至亞丁灣航行指南》出版發行。

  ▲承辦第二屆國際航標管理培訓班。

  一路向南

  2013年

  ▲完成中國海事局“南海聯合巡航”,是測繪走向深藍的首次遠征,完成總測線里程約221公里,測量面積約53.9平方公里。

  2014年

  ▲參與馬航MH370客機失聯搜救,并先后兩次偵聽到疑似黑匣子信號,為國際協調搜尋提供了支持,引發國際關注。

  ▲兩名海事測繪人員正式踏上第31次南極科考之行,是交通運輸部首次派員參加南極科考任務。另外,國產助導航設備也在此次科考中“大顯身手”。

  2016年

  ▲《港珠澳大橋及附近》海圖正式出版發行,為大橋及該水域船舶提供航行服務。

  ▲助力中遠“永盛”輪首航南極。在無線電導助航、安全通信、航海資料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一路向北

  2014年

  ▲《北極航行指南(東北航道)2014》正式出版發行,比傳統航線縮短1/3,被稱為“黃金水道”。

  2015年

  ▲為“中國帆船第一人”郭川穿越北極東北航道提供技術支持。

  ▲助力中遠“永盛”輪往返北極東北航道。為“永盛”輪加裝北斗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并贈送《北極航行指南(東北航道)2014》。

  2016年

  ▲《北極航行指南(西北航道)2015》正式出版發行,與北極東北航道航行指南形成序列。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尚標商標轉讓平臺"或”來源:m.6zhiboba.com”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侵權必究!轉載請注明“來源:尚標”并標明本網網址m.6zhiboba.com!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尚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可撥打電話:400-7187-888。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安图县| 康保县| 遵义县| 日土县| 塔河县| 濉溪县| 舟曲县| 盐津县| 永登县| 昌黎县| 南汇区| 陇西县| 黎平县| 杭州市| 兴文县| 唐山市| 五寨县| 广元市| 科技| 新田县| 旬阳县| 保德县| 澄江县| 循化| 乌兰察布市| 柳林县| 盐源县| 泸溪县| 香河县| 凉山| 宜城市| 化德县| 新营市| 疏附县| 保定市| 鹤岗市| 依兰县| 深水埗区| 尤溪县|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