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臭水塘”今成“搖錢樹”——浙江德清治水換來水美魚肥百姓增收德清縣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8 09:30:00 瀏覽:3065
(原標題:昔日“臭水塘”今成“搖錢樹”——浙江德清治水換來水美魚肥百姓增收)新華社杭州12月8日電(記者岳德亮)初冬的上午,暖陽高照,地處浙江省德清縣新安鎮舍北村的荷葉蒲農業生態養殖場,迎來了12月的第一網:200公頃碧波蕩漾的水面上,魚兒在網際線內不斷躍起,捕魚的村民們笑逐顏開。
“水好了,魚才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舍北村村民章寧難掩心中喜悅,“以前我只是個小漁民,但這些年來,隨著收成越來越好,我已經成為一個大漁場老板,這都是政府大力治水的功勞。”
地處江南水鄉的德清縣,僅新安鎮就有80%的村民從事著水產養殖工作,水質的變化牽動千家萬戶的心。
“以前養豬利潤好,大家都養,污水都排放到河里,水塘受到污染水都變臭了。”章寧回憶說,生豬養殖多,周邊印染企業多,荷葉蒲水質差,養殖的魚死掉好多。最嚴重的一年魚死了過半,很多養殖戶血本無歸。
為了改善水環境,新安鎮黨委、政府從生豬養殖、印染企業入手抓整治、促轉型,推進河道治污,生態修復工作初見成效,生態養魚場的游客都多起來了。
休閑養殖業的收益比單純養魚更高。有養殖戶說,現在外塘野釣每個人收100元一天,內塘按斤稱重計算,一年光是垂釣的收入就有10多萬元收入。
新安鎮黨委副書記吳建勇說,水質好轉激發了村民多樣化經營,不單讓養殖的收入多了,農家樂的收入也多了,種的綠色蔬菜以及雞蛋等土特產也都賣上了好價錢,清新的環境成了村民的“搖錢樹”。
水美魚肥百姓增收,荷葉蒲的變化只是德清縣治水工作的一個縮影。德清縣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縣按照“河長制”工作要求,強化區域聯動,河長必須河面、河岸一起管、一起清,河道、水塘不再有管理盲區。
(原標題:昔日“臭水塘”今成“搖錢樹”——浙江德清治水換來水美魚肥百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