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解讀《全國科技興海規劃(2016年~2020年)》海洋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29 01:35:00 瀏覽:3100
■ 中國海洋報記者 王自堃 盧 晨?????國家海洋局與科技部聯合印發了《全國科技興海規劃(2016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國海洋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山青,請他就《規劃》實施的意義、亮點、重點,以及落實保障措施等內容進行解讀。?????記者:《規劃》發布實施的重要意義是什么??????林山青:科技興海是海洋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社會化系統工程,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金融創新等有機結合的經濟活動過程?!笆濉睍r期是深入實施建設海洋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階段,科技興海也進入全面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新形勢下,有必要編制并實施《規劃》,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一是積極適應科技興海工作面臨的形勢變化。從全球范圍看,海洋開發呈現出立體、綠色、高技術化的新趨勢,主要海洋國家或地區采取一系列創新舉措促進海洋科技與經濟活動的深度融合,爭取在海洋領域獲取更大的利益。從國內發展實際看,海洋經濟增長呈現放緩態勢,傳統發展動力不斷減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海洋科技引領支撐作用有待加強?!兑巹潯烦浞职盐諊H國內發展新形勢,明確要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推進海洋經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二是盡快滿足國家重大戰略的部署要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迫切要求把海洋事業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海洋強國戰略的落實,既為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需要形成深水、綠色、安全等海洋高技術體系,帶動海洋經濟提質增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實施,需要海洋科技充分發揮支撐與保障作用,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按照重大戰略部署對科技興海工作的新要求,《規劃》明確以“創新驅動、高效轉化、強化服務、興海強國”為指導方針,提出堅持需求導向、堅持協同創新、堅持示范帶動、堅持全球視野的基本原則,有針對性地結合科技興海工作存在的現實短板設置了重點任務,這些將為海洋強國建設和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堅實基礎。?????三是貫徹落實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精神。在國家層面,從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出臺《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法〉若干規定》,再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已經形成了從修訂法律條款、制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有序安排。延伸到海洋領域,《規劃》旨在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及其配套細則,充分結合海洋領域的特殊性與難點,對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做出整體考慮和系統性部署。?????因此,有必要抓緊制定和實施《規劃》,指導和調動沿海省市、涉海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加快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支撐引領海洋經濟提質增效,服務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科技興海開放發展,開創全國科技興海工作新局面。?????記者:《規劃》有哪些特點??????林山青:相比于上一輪科技興海規劃,本輪《規劃》有4方面的突出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更加注重海洋高新技術轉化對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帶動作用。除了引領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規劃》強化了要通過高新技術帶動海洋漁業、海洋鹽業及鹽化工等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以及要加快培育發展海洋新材料、海洋信息等新業態。?????二是更加注重海洋科技成果應用對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支撐作用。包括強化海洋公益服務技術對“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重大工程及實施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的技術支撐,部署了海洋環境監測、保護修復技術產品化和海洋信息服務產品市場化的任務,為培育形成海洋領域新興業態奠定基礎。?????三是更加注重科技興海服務能力提升?!兑巹潯分赋?,要增強創新成果源頭供給,切實引導企業成為海洋技術創新的主體,引導沿海地方開展創新示范,為海洋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公共服務支撐。?????四是更加注重科技興海開放共享發展。以發達海洋國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重點,以全球視野布局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與分享,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參與國際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的分工與合作,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記者:《規劃》的定位和發展目標是什么??????林山青:《規劃》定位為支撐海洋強國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實施、指導未來5年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綱領性和指導性文件。?????《規劃》在立足實際,充分考慮科技興海工作面臨的發展趨勢基礎上,提出了總體目標,并結合重點任務部署,從引領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科技興海能力建設、形成科技興海開放新局面、優化科技興海體制機制等角度考慮,提出了科技興海工作5類具體目標。其中,共包含5項定量指標,即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超過55%,海洋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速達到20%,海洋高端裝備國產化率達到50%,新建10個以上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科技興海示范基地和高技術產業基地。?????記者:《規劃》安排了哪些重點任務??????林山青:《規劃》針對“建設海洋強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海洋生態文明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與要求,設置了4方面的重點任務,每個任務結合已有資金安排,設置了專項任務。?????一是加快高新技術轉化,打造海洋產業發展新引擎?!兑巹潯诽岢?,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并加快轉化,開發一批中高端產品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工程裝備,引領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等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推動海洋服務業多元化,提升我國海洋產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空間拓展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二是推動科技成果應用,培育生態文明建設新動力。圍繞建設美麗海洋和安全海洋等重大需求,《規劃》具體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海島保護與合理利用,海洋綜合管理,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服務,強化極地、大洋和海洋維權執法技術5個領域闡述了海洋公益服務技術應用與產品開發的重點領域,為開展“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等重點工程,實施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等提供技術支撐和系統化解決方案。?????三是構建協同發展模式,形成海洋科技服務新能力?!兑巹潯诽岢觯谝延锌萍寂d海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科技興海公共平臺體系建設,豐富類型、提升功能、優化區域布局,引導企業成為海洋技術創新的主體,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海洋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公共服務支撐,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系統方案。?????四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開拓開放共享發展新局面。《規劃》提出,以發達海洋國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重點,以“全球布局,技術先導,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原則,探索“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海洋產業國際合作新機制,推動我國海洋產業鏈全球網絡布局和創新發展,加強聯合研發平臺建設和國際標準制定。?????記者:《規劃》落實的保障措施有哪些??????林山青:《規劃》圍繞發展目標的實現,充分考慮科技興海工作發展現狀問題和形勢需求,從5個方面提出創新體制機制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協同推進機制。有效落實《規劃》,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同支持,特別是沿海地區作為《規劃》的實施主體,“十三五”時期將承擔更加艱巨的任務。為此,要發揮全國科技興海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建立健全“統籌謀劃、系統部署、協調推進”的中央與地方聯動機制。同時,不斷探索與豐富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創新模式,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應用鏈高度融合。?????二是優化政策環境,提升創新服務水平?!笆濉睍r期,要爭取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成為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新動能”。為此,要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海洋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海洋科技成果評價和技術轉讓機制等措施,營造海洋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環境。?????三是創新支持模式,增強多元投入力度?!笆濉睍r期,多元化科技興海投入體系的初步建立,不僅促進了科技興海資金鏈條的完整,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加速了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進程。為此,要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科技興海,探索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建立起以市場為主導,多元化、社會化的科技興海投入體系。?????四是強化人才支撐,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高素質的人才是做好科技興海工作的關鍵。要建立“鼓勵創新、包容失敗、分類評價”的海洋創新創業人才評價體系以及“以人為本”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人才培養、管理和流動制度,制定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目錄,培養造就一大批勇于創新、敢于探索、具有戰略眼光的涉海企業家。?????五是深化軍民融合。為推動軍民融合領域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要建立健全科技興海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共建一批共管共用的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促進海洋領域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產業發展領域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軍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