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走前列 發展更穩健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1-03 09:34:00 瀏覽:2607
原標題:改革走前列 發展更穩健
原標題:改革走前列 發展更穩健
更高層次
更大格局
看廣州
五年任務
全面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提升汽車、電子、石化三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能源與環保設備、軌道交通、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與衛星應用等先進制造業,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第二機場
加強空港經濟區規劃建設,吸引高端優質航空企業、航空總部落戶,推動飛機維修、航空制造、飛機租賃等臨空高端產業集聚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建設第二機場。
第三航站樓
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推進白云機場第四、第五跑道及第三航站樓等工程建設,完善機場綜合交通網絡。
第二
中央商務區
發揮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黃金三角區”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以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推動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等重要節點建設,提升珠江經濟帶。
地鐵線網
建成開通
9號線
13號線
14號線
21號線
加快建設
11號線
22號線
18號線
地鐵運營里程(2020年)
600公里以上
四梁八柱
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建設若干在全球、全國排前列、叫得響的產業和項目,推動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穩固的產業支撐體系。
南沙引領區和示范區
全面落實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和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把南沙建設成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引領區和示范區。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完成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國際通用碼頭、國際郵輪母港、疏港鐵路等工程建設。
推進空鐵聯運、海鐵聯運、公鐵聯運,建設互聯互通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廣汕客專、贛深客專廣州聯絡線、東北客貨運外繞線、深茂鐵路等一批國鐵干線項目建設,新建、擴建、改建廣州火車站、廣州南站、廣州北站、棠溪站、新塘站等10個鐵路客運站和大田集裝箱中心等5個貨運站,建設東部交通樞紐,實現國鐵干線四面八方、四通八達。
拓展城市外交和國際友城交流,辦好2017財富全球論壇、2018世界航線發展大會、2019國際港口大會,以及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等重要活動,高水平建設國際交往中心。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
我市發展的目標、定位、格局已經明確,關鍵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城市競爭力升級。要扭住發展第一要務,把握規律,解決難題,補齊短板,全面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
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
廣州過去的發展得益于改革,未來的發展仍然要發揮改革牽引作用。要堅持系統集成、協調配套和精準施策,著力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發揮改革試點的示范作用,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
提升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培育和發展產權、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完善現代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
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政府監管清單,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理順市區管理體制,深入實施簡政強區戰略,堅持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增強各區人財物配置能力。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突破口,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建立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力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學前教育體系,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改革,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質量和效益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要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形成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新體系。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建設若干在全球、全國排前列、叫得響的產業和項目,推動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形成四梁八柱更加穩固的產業支撐體系。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主體。堅持做大總量和調優結構并重、改造提升與引進培育并舉,全面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大企業素質,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并重組,提高規?;⒓s化經營水平,形成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樞紐型骨干企業。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人才、用地、融資等瓶頸問題。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一步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實施質量、標準、品牌強市戰略,弘揚工匠精神,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高廣州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統籌推進創新型經濟、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等補短板重點工程,布局建設充電樁等一批現代化基礎設施,補齊發展的軟、硬短板。
優化產業發展格局。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強對各區的分類指導和政策支持,促進聯動發展、協同發展、錯位發展。
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發揮廣州對外開放的最大優勢,深化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城市,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開發開放和多層次經貿合作。堅持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著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積極參與世界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我市設立總部和骨干項目。
推動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建設
城市競爭力升級的根本在創新,關鍵靠科技。要堅持市場導向,打破路徑依賴,強化價值創新引領,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培育引進壯大更多創新主體。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引進創新龍頭企業,催生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壯大一批高成長性的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鼓勵企業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開發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推動建設國家實驗室,健全實驗室體系。提高孵化器建設質量,做強一批龍頭專業孵化器。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小鎮。實施重大技術攻關行動,積極承接建設重大科技項目,發展嵌入式技術和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集成電路、物聯網、區塊鏈、干細胞、基因工程等前沿技術。
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多渠道增加創新投入,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培育引進第三方服務機構。鼓勵設立風投創投機構,辦好中國風險投資論壇,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風投創投中心。
加快建設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要堅持黨管人才,把人才開發作為戰略基點,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完善人才生態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建設領軍人才集聚地。圍繞經濟發展主戰場,大力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企業家創業家、產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高層次專門人才、復合型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建立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機制,實施菁英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高層次金融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培養和引進更多中央“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省“珠江人才計劃”等高端人才。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
樞紐是廣州的戰略支撐,網絡是廣州的空間形態。要推進樞紐型網絡城市建設,形成城市新格局,增創發展新優勢。
強化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功能。實施“樞紐+”戰略,打造高端資源吸附器和輻射源。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完成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國際通用碼頭、國際郵輪母港、疏港鐵路等工程建設;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現代集疏運體系,建成立體化港口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培育郵輪游艇產業,大力發展航運物流、航運金融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和航運總部經濟;開辟更多國內外航線,拓展無水港網絡,提升航運要素配置能力。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推進白云機場第四、第五跑道及第三航站樓等工程建設,完善機場綜合交通網絡;積極爭取更多空域資源,大力拓展國際航線;加強空港經濟區規劃建設,吸引高端優質航空企業、航空總部落戶,推動飛機維修、航空制造、飛機租賃等臨空高端產業集聚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建設第二機場。
優化提升一江兩岸三帶。統籌珠江沿岸開發建設,推動產業升級、城市更新、水系治理、景觀優化、園林綠化、歷史人文有機結合。發揮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黃金三角區”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以國際金融城—黃埔臨港經濟區為核心的第二中央商務區,推動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等重要節點建設,提升珠江經濟帶。
加快建設南沙城市副中心。全面落實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和南沙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把南沙建設成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引領區和示范區。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建設通達中心城區和周邊城市的城際、城市軌道和高快速路體系。精心規劃建設自貿試驗區功能區,加快引入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加大高端產業導入力度,培育引進科技產業,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導、海洋經濟和智慧經濟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完善大交通綜合網絡體系。推進空鐵聯運、海鐵聯運、公鐵聯運,建設互聯互通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廣汕客專、贛深客專廣州聯絡線、東北客貨運外繞線、深茂鐵路等一批國鐵干線項目建設,新建、擴建、改建廣州火車站、廣州南站、廣州北站、棠溪站、新塘站等10個鐵路客運站和大田集裝箱中心等5個貨運站,建設東部交通樞紐,實現國鐵干線四面八方、四通八達。完善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線網,完成廣清城際、廣佛環城際、穗莞深城際等項目。推進地鐵線網規劃建設,建成開通9號線、13號線、14號線、21號線等線路,加快建設11號線、18號線、22號線等重大項目,2020年地鐵運營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完善城鄉高快速骨架路網,推進機場第二高速建設,加快建設外圍城區與中心城區、外圍城區之間的快速直達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