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對華出牌明朗化 貿易“戰備”不可缺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1-05 08:49:00 瀏覽:2654
(原標題:特朗普對華出牌明朗化 貿易“戰備”不可缺)管窺天下
全面的中美貿易戰還比較遙遠,艱難的貿易雙邊談判則更有可能,而所謂針尖對麥芒的貿易報復也只能是雙方的談判籌碼。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周三提名經濟顧問——“對中國持鷹派立場”的PeterNavarro領導新組建的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引發各界關注。現年67歲的PeterNavarro長期以來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批評家,并已出版了好幾部關于這一主題的書。
特朗普及其競選伙伴對中國貿易措辭強硬已非朝夕,甚至宣稱“我們已經處在一場貿易戰中”,而外界輿論普遍認為,競選不同于治國,中國也一直在靜待“善于交易的商人”總統如何出牌。
雖然,李嘉圖從比較優勢理論的角度得出,國際貿易是一種“非零和博弈”,在現實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不斷密切,貿易合作有助于交易成本的節約,“合作性博弈”是“雙贏”的唯一選項。
但問題在于,國際貿易的非對等性利益分配等特征,決定了并不是所有貿易方都始終采取合作性政策,和諧的貿易合作關系更多是一種理想狀態,現實中各國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采取一些非合作政策措施來擴大本國貿易利益,國家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
總體來說,國家利益是一國貿易政策的基本前提,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大程度上卻是一國各種利益集團政治角逐的結果,政府未必總是基于社會福利最大化進行決策。其中,貿易政策的“競選貢獻模式”,就很好地解釋了貿易保護政策形成中的政黨競爭關系。希拉里和特朗普競選時,在爭取不同利益集團捐獻、選民等,就表明了自己的政策偏好,從美國的選舉機制來看,競選者所能獲得的捐獻數量和選民人數是當選的最關鍵因素,兩者都會受到貿易雙方貿易政策的極大影響。因此,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某種程度上,是美國政治利益集團及其選民的“保護主義”抬頭使然,而并非“奇跡”。
所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強硬應不可避免,我們不能奢望“貿易符合兩國人民總體利益”等空乏的道理,更不能指望特朗普競選一套上臺一套。特別是特朗普已經開始“亮牌”,對華強硬立場越發清晰,中國是時候要有實質性應對舉措了。
既然稱之為“貿易戰”,那么無論發展如何,都需做好“戰備”準備。正如在和平時期,國家也要有強大的軍備力量一樣,應對貿易摩擦可能的“威脅”,我們也要有“盾牌”。美國智庫分析,全面貿易戰、非對稱性貿易戰,以及短暫貿易戰的后果都會對美國構成重大負面沖擊;美國對華貿易往往“先發制人”,源于其政界流傳的所謂“美國強硬,中國就會讓步”的錯誤“預期”,而勢均力敵的對手才有可能坐到談判桌上來。
當然,全面的中美貿易戰還比較遙遠,艱難的貿易雙邊談判則更有可能,而所謂針尖對麥芒的貿易報復也只能是雙方的談判籌碼。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有大批諳熟國際貿易規則和各國貿易政策的人才,通過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強化本國貿易救濟措施,維護國家和企業的權益。而大型外貿企業、行業也需提前儲備這方面的人才。
最后,作為直接參與國際貿易的微觀主體——外貿企業,則更需規范競爭行為,切實走向創新求發展之道,盡快改變依靠規模經濟、出口商品附加值低、技術標準低、出口貿易不規范等外貿競爭力低下的現狀,才能在貿易摩擦中爭取主動性,否則就有可能在將來的中美貿易摩擦中“誤了卿卿性命”。
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后)
(原標題:特朗普對華出牌明朗化 貿易“戰備”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