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達股份策劃虛假洋商標身份 被戲稱達芬奇大師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1-08-16 08:30:00 瀏覽:3154
大眾理財網 劉彥
主營皮鞋生產的IPO企業青島亨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亨達股份")即將于8月17日上會。大眾理財網記者通過亨達股份預披露材料及相關調查發現,亨達股份不僅策劃了一系列虛假的“洋商標”給自己使用,同時在資本市場長涉嫌通過設立空殼公司制造虛假外資身份獲取所得稅減免優惠,另外,公司2010年、2011年實際翻倍的預付帳與募資招股書的說明更是牛頭不對馬嘴,投資者看清真相,需要破解“達芬奇密碼”。
洋商標:境外公司贈給境內實體
亨達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亨達皮業于2005年3月8日注冊成立,亨達股份實際控制人之一單存禮出資30%股份。當年9月,單存禮持有的30%股份轉讓給品牌集團。經當地政府審批后,2006年2月17日,亨達皮業變更為外商投資企業。
然而,亨達股份申報稿披露,品牌集團的全稱為法國國際品牌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萬港元,主營業務為品牌策劃、國際性戰略合作,系金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金邑公司是亨達股份在香港成立的貿易公司,作為品牌集團的股東存在,未開展具體經營業務。2003年8月6日,品牌集團在香港成立,單玉萍持有70%股份,朱念智持有30%股份。其中單玉萍是亨達股份實際控制人單氏家族主要成員之一,朱念智是單玉萍的妹夫。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轉讓,法國國際品牌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成為金邑公司的被控股子公司。
申報稿稱,品牌集團擁有阿迪麗娜、動力足和奈奢三個商標所有權,目前主要從事品牌策劃、國際性戰略合作業務。亨達股份在香港設立品牌集團,只是收集最新的潮流資訊、與國際品牌商和鞋業貿易商進行品牌合作,并未開展具體經營業務。品牌集團將阿迪麗娜、動力足和奈奢三個商標無償許可給亨達股份所有的控股子公司長期使用。
亨達股份作為青島一家歷史較長的民營鞋業集團,為何要通過自己在香港的空殼公司“法國國際品牌集團有限公司”自授貌似洋品牌的使用權呢?這不禁讓人想起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達芬奇家具事件,起著華麗的洋名字,自稱是國際大牌,實際卻是徹徹底底“土生土長”的國內品牌。“達芬奇”可以讓其號稱奢華的家具保稅區一日游就變成原裝進口,而亨達股份的手筆似乎更大,有名頭很唬人的“法國國際品牌集團有限公司”來背書,“阿迪麗娜、動力足和奈奢”就成了洋氣十足的“國際大牌”。
洋身份:投資香港游,回來成外資
除了商標之外,亨達股份在股權資本上“達芬奇”發揚光大:亨達股份通過設立香港公司——品牌集團,并投資到享達皮業,已將亨達皮業變為外商投資企業,帶來的實際好處就是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兩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亨達股份申報稿承認:“根據單玉萍、朱念智、潘玉葉出具的確認函,單玉萍、朱念智、潘玉葉均為本公司的員工,其設立品牌集團及轉讓品牌集團的股份系根據亨達有限(上市主體)的要求所進行的。”由亨達股份自己出錢,由品牌集團和自己共同持有亨達皮業股份,其實質是亨達股份100%控股亨達皮業,卻享受了外商投資企業稅收優惠。
業內資深證券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從這種情況看,自己出錢在境外晃一圈,回來成立中外合資企業,亨達皮業屬于典型的‘假外資’企業。從《中外合資企業法》立法本意看,是希望引進境外資金來發展國內經濟,只有符合這種本意的企業才能享受稅收優惠。亨達皮業這種狀況顯然有違立法本意,不應該享受稅收優惠。”
“假外資”是一個通俗的說法,業內稱為“返程投資”,專指一個經濟體境內投資者將其持有的貨幣資本或股權轉移到境外,再作為直接投資投入該經濟體的經濟行為。在“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下,根據亨達股份預披露材料提供的2008年~2010年凈利潤數據,亨達皮業違規享受的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為:2008年1356.59萬元,2009年625.73萬元,2010年649.06萬元。不計算2007年數據,最近三年亨達皮業所得稅優惠總額為2631.38萬元。如果算上2007年“免交所得稅”的優惠,亨達皮業以“假外資”身份享受的稅收優惠很可能超過3000萬元。
預付款:真正的“達芬奇密碼”
除此之外,亨達股份2010年不到5億元的資產規模尚不及2007年時的“星期六(002291)”,堪稱“微型”鞋企。不過,這家“微型”鞋企其實很大方,比如在預付款項上,就大方到多支出了幾千萬,卻不知道支出到哪里去了。
招股書顯示,2008-2010年各年末及2011年6月末,公司預付賬款余額分別為844萬元、825萬元、8832萬元和1.81億元。可謂“野蠻生長”;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資金為6億元,其中預付帳款達1.81億元,占比30.12%同比大增104%;應收帳款9212萬元,占比15.35%,存貨則達2.66億元,占比44.39%。
招股書原文說:正常情況下,公司的預付賬款主要為預付原材料款,公司具有良好的商業信用,采購原材料較少需要預付款支出。2010年末預付賬款增加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擬在濟南市購買3處房產用于開設專賣店,總計約2,164平方米,截至2010年末,公司已支付了6395.20萬元,預付款占總價款比例約為90%。2011年6月末預付賬款余額主要是由預付土地款1,898.85萬元,預付門店款12,175.56萬元,以及預付材料款等構成。公司擬在沈陽、大連購買3處房產用于開設專賣店,總計約1,582平方米。公司已向房產出售方共支付了5780.36萬元。但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如果去除公司購買房產的預付款,2010年末及2011年6月末的預付賬款仍分別為2436.8萬元、5924.4萬元(假設2010年的房產預付款全部都沒有轉出)。
按照公司上述的解釋,其2010年及2011年1-6月份的預付帳款翻倍增長應該主要來源于采購原材料,但是截至2011年6月30日,據會計網友測算,其存貨外銷業務需儲備的原材料已有6748萬元,占到存貨的25.00%,而外銷業務形成在產品為1871萬元,占到存貨6.93%,原材料供應已十分充足。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