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產權被稱“全球市場通行證” 升至企業戰略層很必要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1-16 07:13:00 瀏覽:3141
原標題:知識產權被稱“全球市場通行證” 升至企業戰略層很必要
齊魯晚報訊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6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在中國專利申請量連續蟬聯全球第一的大背景下,通信巨頭中興、華為究竟憑借何種實力躋身全球專利數量排名前十?知識產權又如何成為了出海企業的必備家底?1月8日晚,德衡律師集團合伙人律師肖云成,正陽公關首席內容官、科技專欄作家師北宸齊聚夢想加,共同討論這張全球市場通行證——知識產權。
出海企業提前布局知識產權尤為重要
隨著中國企業從“制造”進階到“創造”的過程,出海逐漸成為了眾多企業的發展路徑選擇。而肖云成律師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提前布局知識產權尤為重要。
“中國企業從制造轉型到創造、從小到大、從立足國內到形成一定規模后的出海,這時候相對于全球大企業來說,肯定是存在劣勢的”,但肖律師指出,這個過程中也有身邊的成功經驗可借鑒。比如說國內出海較早的中興通訊,在“337調查” 中的五連勝案例幾乎成為了業內佳話,其從2011年到2016年一共歷經7起案件,除了頭兩起和解之外,后面5起全以勝訴告終,而一般企業的勝訴率不超過30%。
肖云成律師將中興的成功經驗歸結到了其早早就將知識產權布局上升至戰略層級上,其通過“提早進行專利布局、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囤積的大量專利筑起了“走出去”的資本,所以7起案例的和解或是勝訴并不在意料之外。但他也認為,中國企業出海之前一定要進行前期專業預警,對海外企業做好背景調查,來判定這個行業在國外有沒有相關的專利,提前進行專利布局,切不可盲目“走出去”。
“被告”也是自身實力的證明?
無論是高通魅族、還是蘋果三星,知識產權領域的訴訟一直沒有淡出過大眾視野。但肖云成律師并不認為被起訴就是壞事。例如中興的“337調查”案例,恰恰證明了中興在通信行業無足輕重的地位,通過一場場海外知識產權訴訟勝仗,中興通訊也保障了海外經營的穩定安全。
“如果被視為調查目標,反而證明這個企業已經很成功,如果不成功壓根不會有人關注到你”,肖律師還舉例,日立環儲存狀告貴州企業南方匯通世華,兩個不同量級的公司糾紛,恰恰證明了南方匯通世華的實力。
關于這點,師北宸也從營銷的角度做了闡釋。他指出,大公司起訴小公司,首先媒體上看它的“姿勢”就不好看;輿論上看小公司也更有優勢,認為大公司以強欺弱。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大公司狀告小公司,反而去幫小公司“抬轎子”了。
當然,目前更多的案例還是像三星和蘋果這樣的大公司之間的糾紛,肖律師認為,表面上看他們在爭權利之爭,而本質上則是在爭市場,這也是知識產權直接影響商業利益的體現。
可見,知識產權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重大作用已逐漸被認可,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經營也勢必將直接影響自身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相關推薦專題閱讀
文章標簽: 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