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制造:全球創新鏈上的轉型升級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2-13 01:40:00 瀏覽:2702
原標題:佛山制造:全球創新鏈上的轉型升級
“德國企業的技術沉淀和品牌積累,是我們并購的價值點所在。這種‘走出去’的價值也推動佛山制造與德國制造實現共贏。”近日,在佛山舉行的2016中德企業投資與并購論壇上,佛企大自然家居董事長佘學彬說出了很多當地企業家的心聲。大自然家居對德國一家知名廚衛企業的并購,是佛企出海的經典案例之一。
在佛山,一批企業正加速“走出去”,跨國合作、并購案例不斷涌現。同時,佛山也正積極加強與歐美國家的交流,從發起成立中德工業城市聯盟到承辦中德對話論壇2016年會議,在高端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等領域開展跨國合作。
此前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把經濟工作的中心轉到供給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培育發展新動力上搶占先機。企業出海、擁抱全球創新資源,正是佛山培育發展新動力的最新體現?!胺鹕街圃?全球市場”向“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場”邁進的新趨勢正在呈現。
以跨國并購、全球引才導入國際創新資源,以信息化、智能化為主線推動內部變革,并以新工業會展構建面向全球的創新資源聚合平臺,佛山制造期待走出一條根植于全球創新鏈的轉型新路。
●南方日報記者 趙越 吳欣寧 實習生 何鈺儀
開放的力量:
追尋創新資源的出海熱潮
在硅谷腹地圣何塞的美樂迪半導體公司實驗室內,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宋寧正在指導一位印度裔員工檢測FPGA芯片。
兩年前,位于佛山的廣東高云半導體收購了這家硅谷企業。其生產的FPGA芯片是可用在機器人、傳感器等設備上的萬能芯片,市場潛能巨大。
與幾年前以資源擴張為導向的佛企出海熱潮相比,當前以創新資源為目標。
跨國并購是其中的路徑之一,從美國、德國、意大利到日本,裝備制造這一佛山重點產業則成為不少佛企海外投資的目標。
截至今年7月,位于佛山高新區,致力于智能包裝、物流設備等業務的東方精工,已先后收購3家意大利智能裝備企業。
發達國家的制造業技術、品牌乃至渠道、人才,都是佛山企業跨國并購的目標。今年,美的集團成功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80.1%股份,獲超過5千項專利。進軍意大利的東方精工也表示,將在歐洲搭建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研發、生產團隊。
佛山另一上市企業、大自然家居的創始人佘學彬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德國的五金工廠內。去年,這家企業成功參股德國知名廚衛制造商ALNO,佘學彬說:“我們希望繼續在德國并購更多有價值的公司”。
同時,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日漸增強的佛山企業,也加快了從產品出口向海外直接投資建廠的轉變。這種趨勢在先進裝備行業尤為突出。今年3月,佛企科達潔能就與另一粵企在非洲肯尼亞合資建設一家一期投資達3100萬美元的陶瓷企業。9月,佛企伊之密宣布,其在印度設立的控股子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記,經營范圍包括生產、經營研究精密注塑機等裝備。
今年前9月,佛山新增對外直接投資42家企業,新增中方協議投資總額7.94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1.5倍。
資本與技術涌動的佛山,匯聚了國際市場的目光。10月在佛山舉辦的2016中德企業投資與并購論壇,吸引了一批包括生物醫藥、機械裝備在內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來尋找合作伙伴。
在這背后,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正在成為佛山發展制造業的全新戰略。7月下旬的佛山市委全會已明確提出,該市將推動佛山制造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競爭,在開放中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內生的變革:
被“互聯網+”改變的生產線
走進位于佛山市桂瀾路的“聯邦定制家”門店內,顧客戴上搭載有VRHome系統的“眼鏡”,挑選好合適的家具現場下單,下一秒訂單信息就已通過ERP系統傳送至聯邦的訂單中心。3天內,物流人員就會敲開顧客的家門。
企業出擊全球的背后,是佛山制造內部強烈的變革需求。從門店到車間,從設計、研發到供應鏈,從營銷到售后服務,“互聯網+”力量正深刻改變著佛山制造各個重要環節。
在新明珠陶瓷生產工廠,企業自主開發的產品質量跟蹤系統覆蓋每條產線,所有數據可傳輸到新明珠后臺,連接售后端,一旦產品出現問題,企業可直接追溯至生產源頭。此外,新明珠90%以上生產線已實現自動鋪貼、自動包裝、智能化分選。
“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的結合,讓佛山眾多傳統優勢產業開啟一場效率躍遷的全新變革。在這個中國制造業的最前沿,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正在加速成熟。
走進總部位于佛山順德的萬和電氣,生產線上每個顯示屏的數字飛快變化,控制著每道工序的生產時間。通過近年來的智能化改造,這家企業人均產能提升了25%。
去年以來,佛山出臺“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文件,提出引導1022家企業開展“互聯網+”應用推廣,帶動1萬家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并將在3年內培育107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推動企業生產智能化改造的同時,佛山也在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制造業。10月20日,“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在佛山南海啟動建設。借力中國工程院等創新資源,當地將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致力建成機器人集成應用的核心示范區域。
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核心部件——芯片產業,也在佛山呈現生長勢頭。落戶佛山剛滿4年的廣東希荻微電子有限公司,目前已研發接近20款芯片,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芯片公司美國高通第一家緊密合作的集成電路設計伙伴,微機電傳感器MEMS、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都將納入該企業的產業版圖。
創新的匯聚:
新工業會展背后的佛山雄心
無論是向全球出擊網羅外部創新資源,還是以生產線變革激發內部創新動力,佛山對更高層次、更廣范圍的創新需求和決心正不斷發酵。
打造國際化會展平臺便是一個例子。借助會展,佛山試圖融入更為開放的創新體系中,努力向全球創新資源聚合高地轉型。
今年4月,在2016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佛山嘉騰機器人等11家佛山企業組團亮相漢諾威,與世界機器人企業同臺競技。
而在佛山,今年9月,第二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洽談會在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同在9月底,佛山牽手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科學》雜志,聯合舉辦2016 Science機器人國際聯盟大會。20多位來自海外一流學府的機器人“最強大腦”為佛山帶來一場機器人前沿技術盛宴,并推動不少國際專家團隊的機器人核心技術項目在佛山落地。
以“新工業”為內核的會展業,將成為佛山面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根植國際創新鏈進行轉型升級的全新發力點。10月底,第二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在佛山召開,集中展示了最新的互聯網技術以及互聯網經濟生態,共吸引31.9萬人次參觀
人工智能、體感控制、5G及超高速網絡等世界頂尖技術形態均在博覽會亮相,讓佛山企業在家門口便能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布局國際會展,佛山正試圖比肩世界一流水準。圍繞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這一載體,從其設計、建設到運營,佛山均引進世界展覽業巨頭——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參與其中。佛山計劃將其打造成華南地區乃至全國一流的專業化、國際化和品牌化展館,并瞄準國際會展業市場,成為“中國版漢諾威工博會”。
漢諾威公司董事局成員顧橋表示,佛山龐大的工業基礎實力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希望漢諾威在展館運營方面的豐富經驗,能為佛山經濟的國際化帶來新動力源泉,培育出新的產業。
發力新工業會展,讓全球的人流、信息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交匯于此,曾經冠有“天下四大聚”頭銜的佛山,正迸發出更多的創新聚力,力圖成為國際創新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