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薯王”的致富經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2-15 05:47:00 瀏覽:3419
(原標題:“紅薯王”的致富經)200畝高淀粉紅薯,產量近120萬斤,賣出40多萬斤后,界首市新馬集鎮老王寨村的紅薯種植專業戶王凡就不準備再賣了。 “剩下的紅薯要做成干淀粉,一部分是人家訂的,其余的今冬全部制作粉絲賣。 ”百萬斤紅薯怎么賣更賺錢,王凡心里早已有了一本賬。
老王寨村有種植紅薯的傳統,和紅薯打了幾十年交道的王凡是當地有名的種薯能手,這些年他在傳承傳統種植、加工紅薯經驗的同時,不斷改進紅薯種植方式,收益喜人。2015年,在鄭州舉行的第五屆全國甘薯體系 “農大肥業杯”高產競賽上,王凡憑借畝產8000斤的好成績,榮獲全國紅薯大賽一等獎,成為名副其實的“紅薯王”。
收益有保證,王凡的紅薯種植規模也逐步壯大,今年已經增加到了200畝。而且,憑借良好的品質,種出來的紅薯根本不愁賣:前段時間,他的紅薯從地里犁出來就有人到田頭來拉,最低0.6元/斤。
同一個季節,同樣是豐產,可王凡今年卻不甘心于簡單地賣紅薯。去年,當地幾個制作粉皮的大戶搶著來收他制作的淀粉,這幾年他加工的少量粉絲也很俏銷,于是,他決定不再把地里產的紅薯直接售賣,而是將大部分紅薯制成粉皮、粉絲,發展規模加工,向就地轉化要效益。
“今年準備做12萬斤干淀粉,早段時間河南的客戶預定了7萬斤,剩下的準備全部制成粉絲。 ”王凡說,往后,他的主要精力將轉移到紅薯磨粉和粉絲制作上,今年他還擴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粉絲制作廠房,添置了新型磨粉設備。
除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王凡在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收獲。今年,他主動與本村貧困戶對接,通過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服務等,幫助12戶貧困戶加入高淀粉紅薯種植行列,眼下都取得了滿意的收益。當地貧困戶王文學種植了兩畝紅薯,僅靠賣鮮薯,畝均收益就有近3000元。
新建的粉絲廠房還沒正式規模生產,眼下已接到不少粉絲訂單。坐下來一盤算,王凡覺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榮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