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媒體走轉改】遂寧家譜撰寫人薛恒淵:讓祖訓流淌在族人血管里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2-15 05:57:00 瀏覽:3554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遂寧家譜撰寫人薛恒淵:讓祖訓流淌在族人血管里)薛恒淵獲得遂寧市好家風榮譽稱號
四川新聞網遂寧2月13日訊(記者 趙權軍)“薛氏,又稱三鳳氏,源于《幼學》兄弟篇的佳句:荀氏兄弟得八龍之佳譽,河東伯仲有三鳳之美名。”這是蓬溪縣客家文化傳人薛恒淵于14年前撰寫《薛氏家譜》時寫的開篇語。
2月12日,當73歲的老人薛恒淵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采訪時,用緩慢的語速,字正腔圓的念出薛家祖訓:立志創業,耕讀為本。禮義傳家,忠厚德仁。敬宗睦族,團結精誠。尊師重教,讀書育人。勤儉持家,和睦近鄰。遵紀守法,公私分明。
農民愛收藏舊書在家自建“圖書館”
薛恒淵,家住蓬溪縣赤城鎮,是蓬溪縣家譜收藏研究中心副主任,專為他人撰寫祖宗家譜。但該名老人的職業是一名農民,并不是職業寫手。因其年幼時曾念過私塾,癡迷于收藏各類舊書。他說:“我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既不抽煙也不喝酒,就喜歡寫點東西。”
薛恒淵的家是棟兩層樓的建筑物,與普通農戶家不同,他有間十余平米的小型“圖書館”。這間書房的四壁貼滿舊報紙,配有4個一米高的舊書柜,柜內放滿數千本已發黃的舊書,涉及各類歷史演義、古本小說等。雖然書架上舊書的書皮已脫落,封面沾滿油漬。但對薛恒淵而言,這些書是他近幾十年來從舊書攤上淘來的“寶貝”。
幾十年來,薛恒淵通過自學,逐漸掌握了書信、各類函件等應用文體的寫作技巧,他還常幫村里人寫紅白事的對聯。看書是薛恒淵最大的愛好,農閑時,他習慣順手拿出一本本舊書翻閱,并寫下自己的感受。至今,他已向蓬溪縣文史刊物出版社投稿并發表了90余篇文史資料文章。
為撰寫族譜跑遍遂寧全境搞采訪
大約20年前,薛恒淵的老同學曾其正提議,讓薛恒淵幫忙撰寫一本曾家族譜。薛恒淵查閱縣志等資料后,歷時半年編成《蓬溪三眼井曾氏族譜》。同年,他應另一名姓龐朋友邀請,著手撰寫《龐氏家譜》。因龐家人數眾多,涉及范圍廣,兩年內,薛恒淵多次前往新疆、湖北、貴州、河北等地尋訪龐氏族裔的消息。并經其仔細考證后,終于編寫好了《龐氏家譜》。
經薛恒淵編寫的《龐氏家譜》,詳細介紹了龐姓的世次、世系、生年、歿月、簡歷、墓地、子女婿等信息,還在族譜中附上各類照片等資料。“查不到資料是編寫族譜最大的麻煩,所需資料只能通過人托人幫忙查找。”薛恒淵說。
2002年,薛恒淵在舊書攤上買到兩本舊薛氏族譜,其中一本《四卷木刻本清光緒1890年薛永珍纂修》成書于清朝光緒年,另一本是石印版本的續修《六卷石印本,民國1926年》。這兩本舊書詳細記載了薛姓的來源,因其成書時間久遠,許多薛姓族人和大事都沒被記錄下。于是,薛恒淵心中冒出重新編寫一本《薛氏家譜》的念頭。
然而,從近代中國至今,遂寧境內的薛姓族人不斷繁衍,如今已有數萬人,且輩分、世系等信息龐雜,薛恒淵只能挨家挨戶的尋訪,尋根溯源探尋薛氏后裔的故事。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遂寧家譜撰寫人薛恒淵:讓祖訓流淌在族人血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