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讓網絡知識產權維權變了味兒(云中漫筆)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2-22 03:04:00 瀏覽:2870
(原標題:莫讓網絡知識產權維權變了味兒(云中漫筆))2月7日,阿里巴巴對惡意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杭州網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網衛”)發布封殺令。2月13日,阿里巴巴又向法院遞交訴狀,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向“網衛”等索賠110萬。之前,國內某大型創意圖片供應商也因其以“維護知識產權”為名“釣魚上鉤”批量惡意訴訟而遭到網友質疑。
據悉,這些惡意知識產權代理公司一般會通過故意虛假陳述、偽造憑證等方式,利用商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對合法商家發起虛假投訴。由此,惡意知識產權代理公司事實上也演變成為一些經銷商打擊對手的黑色工具。
數據顯示,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總計發現有惡意投訴行為的權利人賬戶5862個。絕大部分是惡意投訴,來源于類似“網衛”的各類惡意知識產權代理公司。
由此可見,此類打著“知識產權維護”旗號的惡意投訴無異于現實生活中的“碰瓷兒”,不僅給相關網絡商家和互聯網從業者帶了嚴重的損失,而且擾亂了互聯網交易的生態環境。
合法的知識產權維權,是某一些知識產權的合法持有者通過投訴等合理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這本無可厚非,應當鼓勵和支持。但是,當網絡知識產權維權與惡意牟利、不正當競爭等行為掛上鉤,知識產權維權的機制就偏離了正軌,變得畸形化。
面對頻繁上演的惡意維權鬧劇,作為網絡電商從業者、網絡交易平臺管理者以及政府監管部門,該采取哪些措施將各方損失降到最低?
網絡知識產權惡意投訴行為的出現,與網絡電商從業者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自律性差密不可分。因此,作為網絡從業者,一方面,要增強自律性,在品牌形象維護方面提升原創力,讓惡意知識產權投訴無空子可鉆;另一方面,要積極學習相關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當惡意投訴行為發生時,要善于辨別,必要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吃“啞巴虧”。
作為網絡交易平臺管理者,面對惡意投訴,應該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理預案,甚至可以對平臺上的商家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產權培訓,提升平臺的自我甄別能力。
作為政府監管部門,面對以往有關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后等現狀,應該把相關議題提上國家的議事日程。2016年底至2017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和《“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繼被列入國家戰略?!兑巹潯分刑岬剑晟浦R產權法律制度,加快推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建設,健全完善商業模式和實用藝術品、“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相關法律制度和規則。
伴隨著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不論是從網民數量,還是從網絡交易額來講,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面對在線惡意投訴等亂象,行業從業者、平臺管理者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同心協力向不正當行為宣戰,莫讓網絡知識產權維權變了味兒。
(原標題:莫讓網絡知識產權維權變了味兒(云中漫筆))文章標簽: 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