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商標戰略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來源:新華日報 發布時間:2015-12-23 01:11:00 瀏覽:1781
品牌興市與品牌強企同步推進,提前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
為全面宣傳展示“十二五”期間江蘇實施商標戰略的實踐經驗與成就,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與新華日報社聯合開辟“媒眼看商標·新華報業全媒體在行動”專欄,全方位聚焦“十二五”期間我省13個省轄市工商部門實施商標戰略取得的輝煌成就。
今天刊出的是南通工商局以品牌興市與品牌強企為兩翼,促進商標戰略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做法與經驗。
10月10日,南通市2015年新認定的14家馳名商標企業獲得授牌。南通此次獲批馳名商標數全省居首,也是單次獲批最多的一次。至此,南通擁有的馳名商標已由“十二五”前的9件增加至現在的57件,排名為蘇中地區第一。
如此驕人成績,得益于南通在“十二五”期間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強化商標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工作的結果。自全面實施商標戰略以來,南通商標事業取得豐碩成果,注冊商標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全市目前共有國內注冊商標45776件,位居全省第4位;擁有地理標志商標14件,國際注冊商標達180余件,擁有行政認定馳名商標43件、省著名商標300件,均居全省第5位,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充分展現出品牌興市與品牌強企同步推進、商標戰略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商標興市:
政策助力地方特色產業公共品牌
7月22日,國家工信部認定南通通州區為“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地區”。
通州家紡年銷售額600多億元,約占全國家紡的五分之一,成為全國18個床上用品集群中規模最大、集聚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產權保護最好的特色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馳名商標4件。
商標密集型產業集群,是南通經濟一大亮點。南通擁有的海門疊石橋家紡產業、啟東天汾電動工具產業兩個省級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海安李堡剪折卷機械板塊產業、如皋太陽能產業、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產業、通州區川姜鎮家紡產業四個市級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名聞遐邇。全市品牌培育基地企業注冊商標總量達8900多件。
把商標密集型產業作為實施商標戰略的重點培育對象。2011年,南通出臺了《南通市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確認和管理辦法(試行)》,以“集體商標+企業自主商標”聯合使用的方式,集中打造地方特色產業的公共品牌,品牌培育基地企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也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全市品牌培育基地企業年度總銷售額達1034.6億元,年度總利潤達到51.3億元。僅疊石橋家紡產業,年銷售超億元企業就超過了20家。
近年來,南通以商標創立、運用、保護和管理為重點,以建設品牌強市為目標,著力完善“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商標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南通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加快品牌強市建設的意見》及四個配套文件,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全市商標發展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落實了政府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及考評機制,安排了推進實施商標戰略工作專項經費。
商標強企:
轉型升級推動企業化繭成蝶
10月20日,來自南通守俊味業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份報表引人矚目:今年1-9月,企業產值突破1.3億元。而在2012年,這一數字不過5000萬元。兩年產值翻倍,公司總經理石建軍介紹,這得益于企業商標“味之琦”的強大品牌效應。
南通守俊味業在對市場進行深度評判后,于今年年初提出產品結構調整和市場開發新需求,我省工商部門出臺專門服務方案,引導企業構建自主商標權力體系,小小商標不出所料地成為企業走出江蘇的助推器。今年以來,國內代理銷售商同比增加500%,月銷售量增加400%。這只是南通市以提升企業、產業和區域品牌競爭力為主線,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部門參與,強化商標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案例之一。事實上,一批企業被高度激發了爭創商標品牌的積極性,都在轉型升級中化繭成蝶。
與此同時,南通力推注冊商標有效運用,實現企業商標無形資產資本化、價值最大化。江蘇虹宇太陽能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太陽能光熱利用的高新企業。2010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轉讓登記,評估公司評估驗資,以“虹宇”商標作價2000萬元增資入股,使企業的注冊資金由518萬元增加到2518萬元。
在著力培育新商標的同時,南通工商部門針對老字號推出復興專項服務。如東縣錢介壽保健食品公司始建于1984年,產品經久不衰,然而未能注冊商標卻阻礙了企業發展。6月,在工商部門指導和協助下,企業成功注冊商標“錢介壽”。
南通企業更有強烈的國際注冊意識。天汾電動工具品牌培育基地國強公司的“GQ”、“國強”等商標共在8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注冊。開發區安惠公司注冊4件國際商標并延伸至東南亞、南美等多個國家,有效拓展了國際市場。
南通還進一步完善商標保護工作機制,制定省、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與外省、市執法部門簽訂商標保護協作書,不斷強化華東六省一市商標管理協作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商標監管合作。南通工商部門成立省級重點保護商標“圣路易絲”保護工作組,有關人員組成赴湖南調查打假隊,在當地工商執法人員配合下,先后在湖南益陽、常德、郴州市場,對多家涉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床上用品的經營戶進行了檢查,對涉及侵權行為的經營戶由當地工商部門予以立案查處。
全市馳著知名商標企業充分發揮品牌作用,品牌經濟效益成效明顯。2014年,全市申報認定省著名商標的122家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043.15億元、利潤總額達39.86億元、納稅總額達33.26億元。26家涉及家紡的企業年經營額達到288.3億元。
商標惠農:
地標建設成為三農發展有效載體
11月20日,江蘇景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現代化食品加工廠,正在緊張地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通過商標質押獲得南通農商銀行貸款支持的新項目,將于11月底投產。
景瑞農業近年來在南通通州建核心生產基地,在揚州、鹽城、連云港等地建有5個擴展基地,總面積1.5萬畝,主要種植近百個有機綠色蔬菜品種,銷往華東地區720多家大型連鎖超市、連鎖餐飲企業,并得到了沃爾瑪、麥德龍等國際大型連鎖超市巨頭的內部體系認證。2014年,完成銷售6.5億元。今年初,景瑞農業決定投資2300萬元建食品加工廠。在遭遇融資瓶頸時,南通農村商業銀行伸出橄欖枝,雙方經過磋商,決定由“景瑞”通過商標質押方式向農商行申請貸款。通過商標戰略,景瑞農業走出了一條“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農戶+商標”的惠農興村模式。
南通有不少傳統的特色農產品,過去多數零散銷售,農戶利潤并不高。南通工商部門指導這些企業注冊商標、申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政府部門再指導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實行專業化生產和一體化經營。
南通第一件農產品集體商標“蘇·皋長壽”,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集體商標”的經營模式發展壯大農業,先后榮膺“首屆江蘇品牌紫金獎”和“品牌照耀江蘇——25年江蘇最具成長力品牌”。在南通工商系統的指導下,如東縣紫菜協會注冊成功了“如東條斑紫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文蛤行業協會注冊成功“如東文蛤”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南通市崇川區觀音山青龍橋蔬菜專業合作社注冊成功“青龍橋”集體商標。
如今,商標戰略在南通農村開花結果,以地理標志商標為代表的農業品牌建設,已成為南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有效載體。目前,全市已擁有各類農副產品注冊商標1萬余件,其中地理標志商標14件,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發展任務。2014年,全市16家涉及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流通領域的農副產品企業年經營規模達46.56億元。
陳曉春
文章標簽: 商標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