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汽車因排放超標被處罰 自主品牌或面臨嚴峻考驗
來源:法治周末 發布時間:2016-01-20 01:56:00 瀏覽:1666
提要:付志勇認為,長安屬于央企,且在自主品牌車企中是領頭兵,還是自主品牌中第一家年產銷突破100萬輛的車企。北京市政府首先拿長安開刀,對其他企業具有很強的震懾作用。
“一邊面臨合資品牌的競爭,自主品牌價格上不去,另一方面又要為了達到標準而提高成本。前有虎后有狼,這一定程度上使得自主品牌未來的道路更加坎坷”
大眾尾氣排放門風波尚未結束,國內又一家車企因排放不達標被罰。
1月6日,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官網獲悉,長安汽車在北京銷售的兩款高端車型——SC6469B5(CS75 1.8T)、SC7186A5(長安睿騁),因排放超標被北京市環保局沒收違法所得1260.5萬元,并處罰款378萬元。
1月13日晚,長安汽車官網發布公告表示,“事件發生后,長安汽車高度重視,并積極主動與北京市環境保護局進行了多次了解與溝通。同時組織技術專家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論證,并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長安汽車既是央企又是乘用車增長表現最好的企業,此次北京市環保局對長安汽車進行處罰,就意味著可能會對任何一個車企開罰單。對所有車企而言,如果其產品排放不達標,特別是那些老舊車型可能再也不敢往北京等可能被處罰的地方銷售。這對整個車企的技術革新具有重要的推動力。”睿信咨詢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付志勇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
汽車流通行業分析師桑之未也認為,北京在2017年2月準備實施更為嚴格的國六排放標準。這次處罰也表明國內自主品牌在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之下,技術儲備不足,難以滿足政府在環保排放方面的要求,國內自主品牌或許被迫放棄一部分市場。
并非首家因排放問題被處罰的企業
處罰決定書顯示,北京市環保局于去年7月對長安汽車進行了調查,發現長安汽車在北京銷售的機動車中SC6469B5(CS75 1.8T)、SC7186A5(長安睿騁)兩個車型不符合環保生產一致性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環保生產一致性”,即車企必須要保證量產出來的車,在排放上與當初申報的測試車是一致的。
北京市環保局對長安汽車部分車輛的抽檢結果顯示,由長安汽車生產的長安睿騁和CS75部分抽檢車輛排放超過了《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五階段)》(GB18352.5-2013)(以下簡稱“國V”標準)規定的限值,同時,三輛CS75抽檢樣車的OBD系統均不具備實際監測頻率(IUPR)功能,也不符合“國V”標準要求。北京市環保局認為這違反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相關規定。
北京市環保局于2015年12月28日告知長安汽車其違法事實、處罰依據和擬作出的處罰決定,但長安汽車并未提出聽證申請,僅對違法所得的認定金額存有異議,北京市環保局就此進行補充審計后重新認定了違法所得金額。
事實上,長安汽車并非北京市環保局因排放問題處罰的第一家汽車企業。早在2014年9月11日,北京市環保局就因進口全新勝達3.0車型排放超標一事對現代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行過處罰,沒收違法所得1351萬元,并處以罰款135.1萬元。
排放超標不僅是技術性障礙問題
就在北京市環保局公布處罰決定書后一個星期,長安汽車即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從造成部分車輛排放不達標的原因及即將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對此事進行了回應。
在長安汽車看來,造成本次抽檢車輛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該批次車輛電噴匹配標定方案的覆蓋性不足,未能有效覆蓋到一些特殊、極端情況,可能會導致車輛在特殊情況下排放不達標;另外一方面是OBD是一個復雜的診斷系統,包含了多項指標,此次抽檢的6臺車的OBD均正常工作,但其中3臺車的OBD若干指令之一的IUPR(OBD實際監測頻率)出現了通訊設置故障,導致診斷儀不能讀取信息。
目前,長安汽車已鎖定了相關未達排放標準的車輛信息,并已通知相關車輛的客戶前往4S店進行電噴數據的重新錄入,新錄入的電噴數據可保障用戶車輛達到國五排放標準。長安汽車已重新設定電噴數據標定方案,加強覆蓋性,確保所生產的產品即使在最嚴格狀況下仍能達到相關的排放法規要求。
在2016年1月14日長安汽車合肥基地CS15下線儀式后的媒體交流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此次涉及的2186輛汽車中,目前已有90%的車輛完成了召回升級工作”。
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長安汽車解決排放超標的問題主要通過重新調整“電噴數據”,并沒有在硬件方面有大幅改動,從汽車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復雜性角度來看,長安汽車排放超標的問題不僅僅是企業技術性障礙問題,更多問題在于近兩年長安汽車“大躍進”式奔跑所帶來的管理矛盾。該批問題車返廠系統調整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此次處罰意味著更嚴標準的落地
北京作為霧霾污染較為嚴重的城市之一,環保壓力一直很大,可喜的是北京市也加強了環境治理力度。
記者查詢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網站發現,僅在2015年,北京市環保局針對違反《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單位開出70余張罰單,其中僅12月份就有12張,被處罰單位中包括多家加油站、機動車檢測機構、汽車維修機構等。
就在前不久,北京市環保局發布了《北京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京六”標準),其中包括輕型汽車、重型汽車和重型發動機3個標準。據悉,“京六”標準被稱為世界上最嚴格的機動車排放標準,輕型汽車排放新標準將比目前實施的國五標準提高約40%。上述標準計劃于2017年12月起實施。
汽車流通行業分析師桑之未認為,長安汽車睿騁與CS75均在北京房山長安工廠生產,北京市環保局并沒有因為長安汽車是央企、本地企業而給予照顧,表明北京在治理污染方面力度、決心很大。
微信公眾號“AUTOlife車生活”首席運營官魏東升表示,這說明,北京在治理污染方面,下了很大的決心和力度。甚至不排除,這是政府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釋放出的一個信號,所以長安汽車是今年的第一家但不是最后一家被處罰的自主品牌車企。
“這次長安汽車被處罰意味著我國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真的要落實了。”付志勇說。
自主品牌或將面臨嚴峻考驗
付志勇認為,長安屬于央企,且在自主品牌車企中是領頭兵,還是自主品牌中第一家年產銷突破100萬輛的車企。北京市政府首先拿長安開刀,對其他企業具有很強的震懾作用。
“此次長安汽車被罰相當于在行業內立了一個標桿,各級政府也會效仿北京市環保局的做法——只要企業產品排放不達標就可能被處罰。”付志勇說。
那么這次事件是否會讓人對長安汽車的產品質量產生懷疑呢?
付志勇向記者分析說:“由于查處的是長安汽車的兩款老車型,所以對長安汽車本身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是對于這兩款車的銷售來說,短期內還是會有所影響的。”
不過,魏東升認為,汽車排放標準愈發嚴格,這對于車企來講有著不小的壓力。因為控制排放就是增加成本,在目前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各家都在想著法子控制成本提高利潤。但是一些硬性規定如油耗、排放等標準,對于技術、成本都是不小的考驗。
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表示,目前國內汽車企業主要面臨的是技術與資金之間的平衡問題,由于自主品牌在節能減排技術方面存在一定技術瓶頸,短期內克服可能性不高,另外排放標準越嚴格對于車企生產成本將造成較大壓力,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內汽車企業盈利預期,如何平衡技術與資金之間的投入是擺在車企面前的艱難抉擇。
“一邊面臨合資品牌的競爭,自主品牌價格上不去,另一方面又要為了達到標準而提高成本。前有虎后有狼,這一定程度上使得自主品牌未來的道路更加坎坷。”微信公眾號“AUTOlife車生活”首席運營官魏東升如是說。
文章標簽: 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