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標史話:我國最早的電表商標 —— 大華
來源:中華商標雜志 發布時間:2016-01-21 03:33:00 瀏覽:2857
儀表工業,在我國屬于一項新興的工業行業。在 20 世紀 20年代初之前,我國儀表工業可謂一片空白。當時就連人們日常使用的最為普通的民用電表、水表等,都為洋牌洋貨所壟斷。丁佐成創立“大華”牌儀表產品商標的經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近代儀表工業發展的不平凡歷程。
一、“大華”牌商標創辦
丁佐成,又名丁佐臣,生于清光緒二十三年( 1 8 9 7 年)。1921 年,丁佐成在獲得金陵大學部分獎學金及在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資助下,前往當時儀器儀表工業較為發達的美國學習。經過 3 年學習,他以優異成績獲得該校電氣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1925 年 3 月,丁佐成從美國回國后,便著手開始籌備自己所向往的儀表電器企業。
創辦初期丁佐成由于資金匱乏,只能從事一些日用幻燈機和實驗儀表的維修業務。丁佐成一邊為客戶修理日用儀表設備,還一邊試制電動機、通用電機等。經過一段時間反復試驗后,他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代船舶與航空用無線電收發報機及導航裝置,并承包了當時中國航空公司兩條航線上的通訊設備。期間還為上海招商局輪船裝設收發報機,并由此獲利 14 萬元。
由于丁佐成經營有方,當時的寧波商人朱旭昌邀集上海幾位實力雄厚的實業家,一次集資 6萬元,與丁佐成合作組建儀器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并將“中華”改為“大華”。其意為這個“中華科學儀器館”的公司是由大家出資組成的。1927年初,大華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朱旭昌任董事長,丁佐成任經理,顏任光為工程師。 1928 年,公司職工人數增至約60人。從此,大華科學儀器儀表公司正式開始各種儀器儀表生產制造,同時也開創了中國人自制物理儀器和實驗設備的歷史先河。
1929 年 10 月,經過丁佐成等廣大技術人員近兩年的努力,我國第一只國產電表—— 3 寸“R”型直流電表終于誕生了。當時,丁佐成懷著喜悅的心情,用自己的英文名字“ Robert Ting”的第一個字母,為新電表的型號命名,并提議就使用“大華”兩字作為產品商標名稱。 30 年代初,“大華”牌商標在經國民政府實業部商標注冊管理部門核準獲得注冊。
二、“大華”牌儀表及產品商標遭遇外商封殺
由于生產電表所用的磁鋼、漆包線和電阻絲等,這些電表生產中最基本的原材料,當時國內都無法生產,丁佐成只能向外商威斯登公司等在上海的代理商中國電器公司訂購。威斯登公司原先答應將這些儀表零部件按時賣給丁佐成。但之后威斯登公司老板得知丁佐成的大華儀表公司已經生產出中國第一只民用“大華”牌直流電表后,突然決定取消出售給丁佐成儀表零配件的供貨合同。原因是威斯登公司老板考慮到“大華”牌電表如果大量生產,必然對威斯登公司在中國儀表市場的產品銷售帶來極大影響。
由于事先已有準備,丁佐成決定自行尋找代用品。當時丁先生曾用進口鋼琴的鋼絲,改制成儀表軸心。以鋼帶自制游絲,以薄鋁板做指針和表殼。經過丁先生和廣大技術人員艱難試制,一批批國產電表不斷走向市場,并完全打破了外國人技術、零配件等的封鎖。之后,丁佐成還率領大華科學儀器公司技術人員擴大品種,先后研制成“大華”牌各種類型和規格的交流、直流電表、電力表、功率因數表等。另外,還專門設計了“大華”牌教學用電阻箱、分流器、檢流計、可變電阻器等產品,從而完全實現了用國產儀表裝備學校實驗室的愿望。
三、“大華”牌儀表商標成為市場上的名牌
30年代初,國內民眾多次掀起“抵制國貨,使用國貨”的愛國運動。當時“大華”牌各類國產電表,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各地。由于“大華”牌產品價廉物美,售后服務良好,被國內各大機電設備制造廠選用。當時全國一些著名高校,如交大、金陵、中央、浙大、廈門、光華、嶺南、滬江等大學,也紛紛采用國貨“大華”牌手提式儀表等產品。“大華”牌儀表一舉成為 30年代國內儀表市場上的名牌產品。
在國際上“大華”儀表產品的信譽和影響力,主要表現在亞洲的南洋一帶。當時東南亞各國華僑廠商,由于受中國國貨運動的鼓舞和影響,也指名要購買“大華”牌各類電表產品。各類“大華”牌電表在東南亞儀表市場上一度供不應求。
四、抗戰時“大華”拒絕與日商“合作”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后不久,上海便被日軍占據。大華公司生產所在地的虹口地區,也受到較大影響。由于戰爭交通中斷,工廠儀表生產原料、產品銷售的運輸均發生較大困難。同年8 月 13 日,上海“八·一三”事變爆發后,大華儀表公司大部分
生產設備和原材料均被日軍炸毀。當時,丁佐成一面組織租界內虎丘路總廠職工經商,一面繼續辦廠,以商養廠,慘淡經營,共度難關。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完全占領上海英、法租界。在日本侵華期間,日軍企圖利用大華儀表公司的生產設備,要求丁佐成協助生產日軍軍用導航儀表,并使用“大華”牌產品商標。丁佐成聞訊后,毅然決定遣散工人回家,隱藏全部生產機器設備。日本商人到大華公司生產車間后,只見一片狼藉,到處衰敗破落的樣子,無法利用大華公司機器設備。這樣,大華公司躲過了日軍魔掌。
五、“大華”商標重獲新生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后,大華科學儀器公司也獲得了新生。1951年8月,大華公司搬入了位于提籃橋附近的新廠房,生產規模比過去大了很多。
1954年秋,丁佐成向政府申請將大華公司改組為公私合營企業。后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并經辦理清產核資等手續后,大華科學儀器公司與新華、太平洋、中國磁鋼四廠合并,并正式更名為大華儀表廠。工廠公私合營后,丁佐成出任經理兼總工程師,負責全廠技術工作。工廠人數也由過去的 130 余人,增加到1000余人。合營一年后,丁佐成就一下子研制成功 11 種“大華”牌儀表新產品,其中有支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設使用的儀表,有直接參加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展出的新產品等。而“大華”儀表的產量更是突飛猛進,并一舉成為國內儀表行業中的大型生產基地。
60年代后,大華儀表廠便成為我國機械電子工業的骨干企業,其產品品種、產量與質量等,均居全國同行業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