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奢侈品牌的“中國風”缺乏誠意
來源:信息時報 發布時間:2016-01-29 02:49:00 瀏覽:1740
近期,在大牌奢侈品店出現內地關店潮之際,還有一個現象頗為有趣:多個奢侈品品牌在爭奪冬季最后的銷售份額,不少品牌推出了一系列中國紅和生肖猴的相關設計產品,如阿瑪尼的猴年限量高光,不僅高光上有只小猴子,盒蓋上還有個“福”字;一向高冷設計感十足的紀梵希也換上了大紅包裝,推出猴年新春版四色散粉;LV、迪奧相繼推出猴年飾品,伯爵推出猴年腕表……
在過去一年,奢侈品大牌為增長放緩的中國市場可謂操碎了心。貝恩咨詢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銷售額去年下滑2%,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1150億元降至1130億元。可以預見的是,在跨境電商爆發式增長、出境游變得越來越容易的背景下,即使今年奢侈品牌還會以價格策略拉動中國消費者的本土消費,但市場萎縮已成為難以逆轉的趨勢。
一邊是日漸萎縮的中國本土市場,一邊是中國消費者依然是各大奢侈品牌的重要客戶,如果還和原先一樣高高在上,肯定行不通。為了貼近消費人群的文化心理和節慶習俗,現在的奢侈品也是拼了,中國農歷春節也就成為了各品牌非常重視的節日營銷時機。在針對中國之前,奢侈品牌的這種做法在土豪遍地的中東市場已有先例,華倫天奴這幾年為了討中東“金主”們的歡心,考慮到當地的習俗,在原本設計元素的基礎上分別推出了長袖和長裙款,銷售情況大好。
與此同時,培育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更需要親民,這也是奢侈品牌打出“中國風”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文化角度投入,嘗試從各個角度與中國消費者溝通,正是“中國風”背后的生意經。
從目前數據看,帶有中國特色的奢侈品確實能夠吸引特定的采購人群,但還缺乏幾分誠意。如去年Nike推出的“SB”系列就震驚了中國消費者,LV的猴年限量配飾也讓人聯想到宇宙深處某種不知名的生物。這些有“中國特色”設計的奢侈品,卻都被中國消費者打上了“鄉村風”的烙印,因為設計元素的突兀,使得設計出來的產品顯得不倫不類。無數網友吐槽,想要趕個農歷年的風潮,多少也要用點心吧?除了紅色和金色生肖圖騰,能不能來點走心的設計?真是俗到家了。
既然重視中國市場,為何不選擇設立中國文化的開發設計部或者選用更了解中國文化的中國設計師?如果只是盲目迎合多元文化訴求,生硬地植入中國元素,不僅降低了格調,而且也難以獲得中國消費者的歡心。
文章標簽: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