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從商標的實際注冊和全類保護開始
來源:尚標采編 發布時間:2016-03-22 03:20:00 瀏覽:1576
當前,商標之所以進入被搶注的高峰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片面地對待“品牌”兩個字,尤其對商標注冊常識了解不夠,他們片面地認為品牌就是公司名稱,反正自己的企業名是工商局合法批準的,用在自己的產品上當然是天經地義的。就因為這樣的疏忽或無知,很多企業直到成長中的某一天,忽然發現自己什么也沒有,最終成了幫別人奶孩子的替身。
究其原因,企業名稱屬于地方工商注冊,只受地方保護,一旦出了轄區就鞭長莫及了。如我們在杭州工商局注冊成立“杭州飛華照明限公司”,競爭對手依舊可以在各地注冊成立“紹興飛華電器公司”,“寧波飛華軟件科技公司”、“上海飛華股份公司”等。然而,不管同名企業有多少,各行業的商標所有權只能屬于實際注冊人所有,哪怕它的公司名并不叫飛華。假設“杭州飛華”率先把“飛華”作為商標在各行業上進行注冊,那么別人即使擁有同樣的企業名稱,也只是徒有虛名罷了,單獨的“飛華”二字就不準出現在相關產品上,即使是“新飛華”、“飛華王”、“大飛華”也不可以,否則便屬于商標侵權。很多企業也正因為沒有弄清企業名稱和商標的區別,直到遭遇侵權官司,吃了大虧才恍然大悟并后悔不已的。對此,我們的企業決策者和品牌管理者有必要補一課《商標的實際注冊保護》。
商標又稱品牌,只有經過國家商標局注冊才受法律保護,企業用于商業宣傳的任何標志性、代表性圖形、文字等都是商標。商標法規定不允許近似、重復的圖形或文字注冊。通常情況下,申請注冊一件商標,規費連同代理費最多2000元左右。也就是說,僅需10萬元就可把全部45類商品和服務保護個遍,同時將450 個商品和服務項目基本收人囊中。于此,如果我們假設“海爾”實際只注冊了電器、洗衣機、空調等商標類別,而沒有進行全類保護,那么恐怕像海爾飼料、海爾水泥、海爾建筑、海爾服裝、海爾家紡、海爾玩具、海爾地產等行業早被他人瓜分了,勢必給真正的品牌創始人留下無邊無際的遺憾!
早年,由于“創維洗衣機”的質量問題,創維集團一度受到消費者的多宗投訴,然而,當時創維集團并未生產洗衣機?后來市場上又傳說“康佳水泥”賣得不錯,讓人誤以為康佳耐不住寂寞進軍建材業了?事實與人們的猜測不符,此康佳非彼康佳,擾亂視聽的真正原因還是品牌創始人的商標意識。
綜觀企業發展,剛起步時往往都是單一的生產型工廠或服務型機構,但企業一旦壯大,就完全可以借助自已的品牌效應走多元化道路。這時,居心叵測的人大概早已在該商標的熱門類別進行搶注,坐等渾水摸魚或揩油的機會。原因就在于相同商標可分別注冊不同商品或服務。如果只在公司營業范圍內的相關產品或服務項目上進行注冊,商標的保護面則顯得非常窄,也很容易被別人鳩占鵲巢。想要品牌保護面廣,保護力度強,企業更好的辦法就是率先在其他商標類別上展開防御注冊,俗稱商標全類注冊。另外,有一種更有效的聯合商標注冊手段,將完全杜絕相同或相近商標出現在同一商品或類似商品上。
譬如“娃哈哈”就是非常好的的榜樣,它除了將自身45個商標進行全類保護,還把諸如“哈哈娃”、“娃哈娃”等近似商標也一并做了系統的保護,最廣范圍抵制了商標搭順風車或被“傍”的投機行為,保證了“娃哈哈”品牌獨一無二的排他性。目前,“娃哈哈”已前后分別申請注冊了五百多件商標,在確保企業享用“娃哈哈”品牌的前提下,同時還可以展開其他所有相關行業的經營或商標許可。諸如“娃哈哈兒童樂園”、“娃哈哈童裝世界”、“娃哈哈早教研究院”、“娃哈哈兒童發展基金”等。在此,筆者不妨也順便提一下商標申請的周期:商標申請遞交之后,約需一個半月時間初審,受理后一年半發布公告,異議期三個月,如無異議即可正式拿證。
從上來看,全類注冊商標需要企業具有超強的品牌戰略意識,同時在于企業領導人做百年企業的決心。商標全類注冊的保護面最廣,也是品牌企業對其商標保護戰略的較好方案。商標全類注冊后,不僅提高了消費者和商家對產權企業的識別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品牌地位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近年來,國家商標局,極力鼓勵各企業全類注冊商標,并在審查時會適當放寬條件,并給予適當的加強保護。在參評地方著名商標、馳名商標時優先考慮。
總之,為了預防侵權,防止惡性搶注,品牌全類注冊或國際注冊都是企業保護自己減少糾紛的有效途徑。當然,我們更應該懂得,品牌只有注冊商標才享有專用權,一切品牌只有經過商標實際注冊才真正受法律保護。
文章標簽: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