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商標含金量 讓商標更“值錢”
來源:尚標采編 發布時間:2016-04-28 03:31:00 瀏覽:1904
國家工商總局日前發布《2015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分析研究,指出我國雖是商標大國,但單個商標創造的GDP低。
商標申請體現了市場主體開拓市場、參與競爭的意愿和對市場的信心。2014年,我國國內商標申請量增長了18.2%,占全球商標總量的30%。我國的商標申請量自2000年以來幾乎翻了一番。雖然我國已是商標大國,但商標的含金量卻不高。從每千億美元GDP的商標申請量來看,是12071件,韓國9685件,美國是2175件。這說明每千億美元GDP,美國是由2175件商標創造出來,而我國是由12071件商標創造出來。也就是說,美國平均每件商標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較高,而我國商標數量雖多,但是存在“商標泡沫”現象,商標產生經濟效益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上述分析指出我國商標的一個弱點,就是商標創造的經濟價值不夠高。那么怎樣提高商標含金量,讓商標更“值錢”呢?下面從兩個方面給你支支招:
一:商標名稱的選擇。商標名稱要用自己制作的臆造詞匯,盡量不要使用有行業通俗含義的詞匯甚至是嘗試去“傍名牌”。商標的作用就是識別商品來源,自己制作臆造的詞匯比通俗詞匯或傍牌詞匯更具制作性,更容易讓消費者將商標與商家對應起來,這樣才會更好發揮商標應有的價值。
第二:核心商標用在核心商品上。商家在銷售商品等經營活動中盡量保證擁有自己核心的商標,并且能將核心的商標“專注”地使用在核心的主營商品上,因為絕大多數大品牌都是在專注中做出的經典,只有經典才能帶來更大經濟價值。擁有了主營商品的核心商標的含金量才更高。
讓消費者將具有獨特性的商標與專注中做出經典的商家形成牢不可破的對應關系,商標給商家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就不會差,這樣商標的含金量自然就會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