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合法”商標沖擊 陶瓷品牌商標的無奈和維權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2-05-28 06:37:00 瀏覽:2772
核心提示:蘋果與唯冠、加多寶與廣藥,前者因“Ipad”的商標歸屬權問題對薄公堂,至今雙方還為有巨大心理差距的賠償金額而膠著;后者則因商標租賃(許可)上的失誤而令加多寶對品牌多年的積累付之一炬。這兩起商標案,令商標紛爭再次進入了公眾視野。
商標作為企業及品牌無形資產的承載,不僅具有向社會、公眾傳遞企業、品牌綜合信息的職責,也更是一種法律用語,用于區別自身產品與其他產品的作用。
在本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11)》中指出,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和競爭案件中,專利商標行政案件增長迅猛,在全部案件中所占比重增加,尤其是專利商標授權確權案件增長明顯;商業標識類案件尤其是商標案件比重增多,商標權人通過訴訟維護市場利益和劃定行為界限的需求日益強烈。
盡管我們身處的陶瓷行業而言,品牌通過商標而獲得的識別度相對其他家居類產品低,但不少知名品牌的商標仍遭遇了“合法”的商標沖擊。
無奈——遭遇同名
2012年春節過后,金意陶陶瓷的銷售人員周斌(化名)在上海進行市場調研時,發現了與其所在企業使用相同“金意陶KITO”商標的瓷磚填縫劑產品,這令周斌感到十分不解,金意陶陶瓷在此之前并未生產、銷售過此類產品,然而填縫劑作為陶瓷磚銷售的輔料產品,尤其在仿古磚、全拋釉、微晶石類產品日漸占據市場越來越多份額的當下,其用量與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都在與日俱增,因而消費者甚至經銷商,對于該冠名“金意陶”的填縫劑并無過多質疑。
然而更令金意陶公司感到更為不便的是,隨著填縫劑在仿古磚等產品鋪貼過程中所起到的美觀、防潮、防霉以及對瓷磚本身的保護作用越來越明顯,金意陶陶瓷在2011年中的經銷商會議上就已經計劃推出本品牌的填縫劑等輔料產品,并于2012年4月與專業生產填縫劑、美縫劑的集束達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達成了戰略聯盟,意在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完善的售后服務。周斌在上海的這一發現無疑使金意陶商標在瓷磚輔料類產品上的應用蒙上了一層陰影。
早在前兩年,上海市場就已經出現了“金意陶KITO”字樣的填縫劑產品,并向金意陶陶瓷華東地區的經銷商推薦該產品,經銷商對此并無太多異議。由于目前陶瓷終端市場上,填縫劑、瓷磚保養類產品大部分屬于經銷商對消費者無償服務的項目,通過贈送、上門保養等服務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依賴度以及其在市場上的美譽度,“經銷商通常會對這部分的產品價格進行控制。”一位陶瓷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據集束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填縫劑是近年才出現并開始流行的輔料產品且用量越來越大,其市場價格體系較為混亂,以2公斤裝的填縫劑為例,質量不錯且稍有檔次的通常價格在50~60元,中等的也在40元左右,而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專業針對微晶石鋪貼的輔料產品其售價每公斤可高達上千元。然而在上海市場上出現的“金意陶KITO”填縫劑銷售給經銷商的價格僅為2.5元,“這樣的價格可想而知其質量會是怎樣的?”該人士說。
其實金意陶公司在前兩年也收到過經銷商甚至消費者對于填縫劑產品質量的投訴,但因為投訴不多,于經銷商而言價格不高、于消費者而言是免費贈送且應用范圍不廣等因素并未持續追究、刨根問底,使得問題終于在企業計劃推出自主品牌的填縫劑產品時遭遇到了尷尬。
盡管填縫劑“金意陶KITO”商標晚于金意陶陶瓷公司注冊,但其注冊類別與金意陶陶瓷并不相同,從法律層面來說,并不構成侵權。
記者在中國商標網上查詢,注冊“金意陶”商標的,除了廣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外,還有一家名為上海夏宇實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其商品服務內容主要為填漏劑、填隙劑等,于2008年4月14日申請,初審公告日期為2011年1月20日,專用權期限從2011年4月21日至2021年4月21日,其注冊的商標圖像與金意陶陶瓷不同。此外,記者在網絡上搜索該企業,并未發現其企業網站,但在一家名為“馬可波羅”精準采購搜索引擎的網站上看到了部分信息。成立于2005年的該企業主要提供角線系列,彩色填縫劑、粘結劑、防水堵漏材料等產品,但令記者倍感吃驚的是,在公司信息-經營品牌一欄中,并沒有看到“金意陶”字樣,卻意外的發現了“蒙娜麗莎填縫劑”。
目前,金意陶陶瓷對于自主的填縫劑產品統一使用了“金意陶,有思想的瓷磚”的標識,盡管有些不倫不類,但“對方也是正規注冊的商標,只是類別不同,沒法告其侵權,真的很無奈。”一位金意陶陶瓷工作人員說。
尷尬“維權”
無獨有偶,與金意陶遭遇同樣境況的還有金舵。
半月前記者在使用一消費場所的盥洗室時,發現標有“金舵JINDUO”商標字樣的座便器。金舵陶瓷在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卻從未聽說其生產潔具,帶著這一疑問,記者致電金舵市場部詢問。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金舵從未生產潔具,他們也知悉市場上有金舵潔具這一商標與產品,然而鑒于對方同樣是成功注冊商標的企業,目前金舵陶瓷僅限于與律師討論解決階段,尚沒有實質性行動。
金舵陶瓷于1993年成立,同年進行產品推廣并注冊商標。在2005年時,因佛山出現了金舵潔具產品,金舵陶瓷與禪城區工商局聯合行動,沒收了金舵潔具的營業執照與一批產品。而在此之前,在廣東以及周邊市場已經出現了金舵潔具,并有消費者找到金舵陶瓷的專賣店要求解決金舵潔具的售后服務問題,這令金舵陶瓷的經銷商不勝其擾,然而消費者又沒法在短時間內辨別清楚兩個“金舵”之間的區別。于是有了上述的維權行動。
然而事情并未朝著金舵陶瓷所理想的方向發展。在05年的維權行動后,終端市場上出現金舵潔具要求金舵陶瓷解決售后問題的少了,但金舵陶瓷卻發現,金舵潔具于2006年正式注冊了“金舵;JIN DUO”商標,用于潔具的生產與銷售。這令金舵陶瓷陷入了維權的尷尬。
從兩家商標上看,同樣采樣了“金舵”字樣與“JINDUO”拼音,且字體設計也相差無幾,不同在于金舵潔具的商標上,在“金舵”二字旁多了一個大寫字母“D”。但相同的名字與相似的字體,還是令人容易混淆。
面對這一變故,金舵陶瓷同樣深感無奈。“我們曾經成功維權過,不過確實沒想到對方會注冊下來這個商標,我們從沒計劃要生產潔具,因此當時也沒有及時在衛浴潔具這一類別上進行商標注冊。現在對方的商標同樣是合法的,單從商標的使用上來說對方并不存在侵權的行為。”金舵陶瓷市場部工作人員說。
金舵潔具于2002年10月申請注冊“金舵;JIN DUO”商標,申請人為佛山市禪城區鷹潔潔具中心。據中國商標網上的信息表明,這一商標的注冊公告日期為2008年11月7日,其商標專用權期限則是從2004年4月28日至2014年4月27日。
在終端市場上,2011年初金舵陶瓷經銷商還接到過要求解決金舵潔具售后問題的案例,盡管現在這樣的投訴或者要求并不多,但對金舵陶瓷來說,一個商標相似度極高的金舵潔具仍使金舵陶瓷如鯁在喉。商標爭議頻繁
近年來,國內商標專利等設計知識產權的案件日益增多,據5月19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11)》介紹,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2011年全年共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20件,比2010年增長34.19%。加上2010年舊存案件46件,2011全年共有各類在審案件466件,全年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23件。其中商業標識類案件尤其是商標案件比重增多,商標權人通過訴訟維護市場利益和劃定行為界限的需求日益強烈;
一年前的5月,本報題為《兩個英皇的“戰爭”》的深度報道,也同樣是因為兩個相似商標都獲得了工商局正式注冊,與本文中前兩個企業所遇問題不同的是,金意陶與金舵的商標是在不同類別下進行注冊,而兩家英皇同為潔具,卻都是通過了國家工商總局驗證的合法商標。佛山英皇衛浴的商標圖樣僅為簡易的皇冠圖形,皇冠下有“CRW”的商標字樣。而英國英皇衛浴的商標則在皇冠的左右兩邊添加了兩條形似鐮刀狀的圖紋,如不仔細看,并不覺得有何差異。
如“兩個英皇”相似商標并在統一行業中都注冊成功而引發的案例爭議并不多見,但不同類別相同字樣商標,對知名度相對較高的企業來說是一件較為無奈的事,尤其是相關聯行業的商標,比如本文中所提到的金意陶陶瓷與金意陶填縫劑、金舵陶瓷與金舵潔具,又如幾年前曾在佛山出現的東鵬裝飾與業內知名品牌東鵬陶瓷之間。因為行業的相關性,使消費者較難辨別是否為同一家企業旗下不同類別的產品,也容易令消費者產生品牌聯想。艱難維權
面對這樣“合法不合理”的商標現狀,企業首先要提高的是商標注冊時的類別選擇,以及對商標注冊申請的監控。
據成都甘偉律師介紹,目前國內商標注冊的類別與國際上通用的類別劃分一致,從90年代初期開始就從42類別改為45個類別。如果企業商標要確保自身在商業環境與市場競爭中的唯一性,那么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在商標注冊時,對45個類別分別進行注冊。“但這對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說并不現實。一個是注冊費方面的資金問題,一個則是時間成本問題。”&l
文章標簽: 品牌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