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標的上下五千年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07-29 02:57:00 瀏覽:2371
okok 今天,大家已經對中國商標不再陌生了。但似乎印象中,中國商標在近代也出現,都是和世界接軌之后才有的東西。小編翻閱無數典故,從咱們古人的一些字里行間瞧見了我們中國商標也有其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1. 商周時期的品牌發展
我國的商周時期,出現了很多以不同的特產而聞名遐邇的大都市,各地游客慕名前往,城中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在西周墓葬出土的文物中,發現有封建領主產品的標志和各種官工的印記。比如山東壽光縣出土的西周“乙侯”貌鐘,銘文刻有“乙侯作寶鐘”五字。而處理官印,還有比如“良季鼎”的銘文上有“良季作寶鼎”的字樣。這些產品用來進行了交換,這些文字標記都是早期商標和品牌的萌芽。
2. 春秋戰國時期的品牌發展
戰國末年的韓非子在《外儲說右上》中這樣描寫:“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在河南登封告成鎮發掘出土的大約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上刻有篆體的字跡“陽城”這可以被認為是我國品牌的雛形;它標志著品牌已經擺脫了原始的叫賣吃喝和口耳相傳的模式,朦朧的注冊意識已經覺醒,品牌的傳播逐步開始走向標準化、規范化和商業化。
3. 西漢時期的品牌發展
西漢,朦朧的品牌意識已經深人到社會生活之中,實物招牌廣告開始流行。賣燈籠的店鋪就在門相掛一燈籠,賣酒的多在門口懸掛酒旗或壘一個“當壚”《樂府詩集·羽林郎》曾這樣描寫賣酒的女子:“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頭上藍田玉,耳后大秦珠。”由此可見,“當壚”已經是一個專門指代酒的專有名詞,而“藍田玉”、“大秦珠”顯然是當時公認的彰顯地位的品牌首飾。
4. 東漢時期的品牌發展
東漢時期市場上流行的著名文具品牌有“張芝筆”、“左伯紙”、“韋誕墨”等。據史書《三輔決錄》記載:“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這些品牌都是以能工巧匠的名字命名,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懂得用具有鮮明特征的品牌來體現商品的卓越價值。
5. 唐朝的品牌發展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商人眾多,集市星羅棋布,商業貿易也異常繁榮。品牌意識在這個時期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特色叫賣、酒幌、幡旗、銘牌、掛飾、燈籠、刻碑……品牌的傳播和擴散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自覺的階段。
6. 宋元品牌的發展
宋朝由于國家劃定市場統一管理的市肆被取消,農民與市場的聯系得到加強,中國在這之前并未得到長足發展的廣告業自此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鮮明的帶有品牌意識的廣告遍布城鄉。口頭廣告豐富多彩,招牌廣告圖文并茂,鋪面裝瀟也特色各異。我們從宋代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招牌廣告遍布沐梁城,形狀有橫有豎,內容有文有圖。
7. 明清時期的品牌發展
明朝的時候,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出現萌芽,商品經濟較以前更為發達。廣告顯著增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開始出現。明清時期的知識分子開始涉足廣告領域,一批有內涵、有個性的品牌自此誕生。明朝嘉靖九年,即1530年,京城醬菜鋪的老板請當朝宰相嚴離為其品牌“六必居”題名,以此防止自家醬菜被他人假冒,自此“六必居”揚名天下,至今昌盛不衰。1904年,即清光緒三十年,清政府出臺了(商標注冊試辦章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商標品牌方面的法規。自此以后,品牌的注冊管理開始納人法制軌道,品牌開始成為具有嚴格法律效應并受到法律保護的商業行為。我國的品牌管理開始系統化、規范化、法制化。
第一個中國商標法規出現后,在逐漸的補充、修正和完善中,中國商標品牌在國內外也越來越具有其特色和權威!今天的中國品牌復興需要從中國商標開始,需要從我們民族本土品牌開始。
文章標簽: 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