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俠:抓住機遇,縮短與世界知名品牌的差距
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16-08-01 03:10:00 瀏覽:2067
昨天,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說:“我們不能奢望用20多年的積累去超越別人100多年的品牌積淀,但我們一定會有所作為,用我們的智慧和強烈的使命感,抓住時代賦予的戰略機遇期,縮短我們與世界知名品牌之間的差距”。
7月31日,2016年中國品牌汽車市場峰會在寧夏沙湖假日酒店舉行,王俠在峰會上發表了演講。
王俠回顧說,20年前,合資和進口產品壟斷了國內轎車市場。從1997年開始,國內汽車企業的造車熱情高漲,不少自主品牌由此萌芽:奇瑞、吉利、華晨、比亞迪(002594,股吧)、長城、江淮、力帆等企業相繼進入自主品牌轎車領域;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等幾大國有汽車集團也紛紛扛出自主大旗,加上海馬、華泰、眾泰、英致等等,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
王俠認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從誕生之日起,就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上和全球汽車巨頭同臺競爭:從低端做起向高端突破,從學習和跟隨到在某些細分市場上占據主動,從市場份額的連續下滑到企穩和增長,中國品牌走出了一條曲折中攀升的頑強曲線。1997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只有20.5%,到2015年達到38%,今年上半年超過40%。
他說,中國品牌和國際品牌雖然面對同樣的市場,但卻面臨不同的挑戰。前20年,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品和技術的缺失。經過近20年的發展,當我們在產品和技術方面明顯縮小了差距之后,我們發現,比產品和技術更難超越的,是品牌。
王俠分析,就汽車營銷而言,比銷量更難突破的,也是品牌,或者說是產品的溢價能力。我們的自主車企,有的年總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輛,有的乘用車累計銷量超過了500萬輛,有的汽車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輛。也就是說,我們的不少企業在數量上已經跨過了經濟規模的基本門檻。但是,我們產品價格上的天花板遲遲不能有效突破,我們產品的價值和價格之間的落差不能有效彌補,我們差異化的品牌內涵和可識別的品牌形象難以有效形成。因此,如何做到銷量與品牌價值成比例地提升?如何實現從知名度向美譽度的轉化?如何建立起消費者對品牌的差異化認知和忠誠度?如何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營銷創新構建新型的營銷生態?是自主品牌企業必須直面的棘手問題。
最后,王俠強調,我們不能奢望用20多年的積累去超越別人100多年的品牌積淀,但我們一定會有所作為,用我們的智慧和強烈的使命感,抓住時代賦予的戰略機遇期,縮短我們與世界知名品牌之間的差距。而這個戰略機遇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消費者、營銷手段和產品技術都在發生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比如消費者的年輕化、營銷的互聯網化、產品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等。
文章標簽: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