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標之爭喚醒維權意識
來源:尚標采編 發布時間:2016-09-01 08:43:00 瀏覽:1764
多年來,商標被搶注早已是個全民性的經濟話題。盡管搶注都帶有不正當牟利的動機,但難以簡單定性為違法。注冊商標遭侵權除了令企業遭受經濟損失外,還為企業今后發展埋下隱患。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知識產權當作頭等大事,他們的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蛇窩泊鎮是棲霞市的一個中心鎮,但“蛇窩泊”商標卻一度引發激烈爭奪,懸而未決。4月14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布的第1439期《商標公告》中,煙臺蛇窩泊果蔬有限公司申請注冊的“蛇窩泊”商標,異議申請時間截止,公告期滿無異議,予以核準注冊。至此,歷時五年的“蛇窩泊”商標爭奪戰落幕,“蛇窩泊”商標在故鄉落地。
整整5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可見“蛇窩泊”商標的“回歸”來之不易。蛇窩泊鎮在地方品牌的商標保護上又“吃了一塹”,卻不知道在一例例商標維權事件發生時,交了不少學費的地方與企業,有沒有相應地“長了一智”。
多年來,商標被搶注早已是個全民性的經濟話題。從80年代開始,國內的“長虹”、“海信”、“大寶”等品牌先后在海外遭遇“商標門”。而在煙臺,因為商標被搶注而處于被動局面的企業,也很多。
盡管搶注都帶有不正當牟利的動機,但難以簡單定性為違法。我國商標法是通過相對被動的撤銷機制來解決的,即如果已注冊成功的商標侵犯自己的權利,5年內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可見,如果侵權行為不被及時發現,或發現后無法及時撤銷,搶注的商標在形式上還是合法的。
商標權是知識產權重要的一部分,跨國企業普遍對此予以高度重視。與外國企業相比,許多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顯淡薄,很少到海外去為自己維權,對打官司更是望而卻步。
大家為啥對商標不重視?一些企業認為自己的商標知名度還不夠,注冊為時過早,想等出了名再注冊;有的認為自己的商品不愁銷路,無須注冊;還有的認為辦理商標國際注冊手續繁、費用高,不愿到商品進口國去辦理商標注冊。
不少企業對商標意義認識不清晰,在注冊方面缺乏基本的前瞻性眼光;有的企業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等企業規模做大了再注冊也不遲。其實,商標的背后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效益。如果企業不重視對商標注冊的保護,就會致使自己創下的牌子被別人搶注,自己反而成了侵權違法者。最后的結果,不是花費時間和金錢爭奪商標,就是得重新采用新商標。商標遭侵權除了令企業遭受經濟損失外,還為企業今后發展埋下隱患。
可喜的是,從各個層面來看,我們的維權意識在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應把知識產權當作頭等大事,注重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在投資、研發、創新、刺激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多措并舉來保護知識產權。為了維護自身知識產權,企業要高度關注自己的品牌和商標,積極申請商標注冊,甚至要申請馳名商標認定,一旦發現有人搶注或模仿,立即向工商部門提出異議甚至爭議,讓悠久的商業品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