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須有所作為 防止信任危機擴大為商標品牌危機
來源:南方都市報 發布時間:2016-09-20 01:56:00 瀏覽:1577
三星手機爆炸問題蔓延至中國市場,并迅速發酵。繼海外市場三星新款手機Note7出現多起電池爆炸事故后,中國市場也在9月18日出現了首例同類事故,且在不到24小時之內出現了第二例。三星方面一直強調9月1日后在國內售出的產品沒有電池質量問題,而以上兩例事故中的手機均是9月1日后售出的Note7國行正品。
顯然,三星的公關已經導致了信任危機,這對于三星品牌極為不利。如果后續繼續處置失當,甚至有可能拖垮整個商標品牌。
相比汽車電池,手機電池的成熟度和安全性一貫是很高的,嚴重的事故極為少見。有行業專家表示,普通的手機電池不良率在百萬分之一以下,并且出現問題是在2-3年之內。而三星產品的上市迄今只有一個月,出貨250萬臺,不完全統計的事故數量就已經達到35起,不良率高達百萬分之十四。面對如此嚴重的事故,三星方面首先應該考慮到所有用戶的安全,而不應對中國市場區別對待。
當然,相比其他的海外市場,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監管制度的不健全,用戶的安全意識淡薄,都給了三星更多的“回旋余地”,這固然需要我們在這些方面加以重視,但絕不是三星逃避問題的借口。應當看到,Note7海外爆炸事故接連發生后,該產品在國內仍一度熱銷。而在美國,在三星宣布召回產品后,美國安全監管機構又推出了涉及更多措施的召回要求,以至于Note7的銷售變得非法,未來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 )更有可能把調查范圍擴展至三星全系機型。不過,這些嚴厲的召回措施本應由三星方面做出,三星方面因不同國家的強制要求不同而在召回中采取多重標準,對于三星的品牌形象將造成巨大的打擊。而當下三星有區別、有選擇的召回,顯然低估了此次事故的嚴重程度和惡性影響。
可以肯定,三星將為召回上的草率決定付出代價。危機公關的核心是如何服眾,在品質問題的出現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考驗三星的絕不僅僅是處理危機時表面的說辭和被迫的行動,更是實際態度,可以說,決定三星能否度過此劫的,是三星是否足夠誠信。應該看到,出現如此嚴重、低級的品控事故,非常令人意外,但肯定不會是偶然現象,而是三星的企業機制管理乃至企業文化方面出了問題。常見的電池爆炸一般是由手機過充、同時防過充系統失效引起的,而三星電池的問題更低級,很可能是由生產管理環節的失控導致。作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手機行業巨頭,三星擁有一系列的核心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在電池上出現業內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廠商會犯的問題,這只能說明,三星亟須以誠懇的態度面對市場,并深刻反思產品品控問題及內部文化、管理機制方面的弊病。
企業對市場應保持敬畏之心,三星在N ote7爆炸事故的危機公關上,應該充分估量事故的嚴重程度。而對于中國市場的態度,尤其能夠反映出三星方面能否直面問題,其召回決定能否將短期經濟利益讓位于企業誠信和品牌形象,很可能會決定三星品牌能否順利度過信任危機。
文章標簽: 商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