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標戰略讓青海的品牌更加“熠熠生輝”
來源: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2016-09-21 02:16:00 瀏覽:2248
品牌,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品牌知名度反應公眾對企業的認可度。
因為它既是品質的象征、市場的通行證、產業的支撐點,更是企業知識產權的凝聚,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它是商品知名度、美譽度和誠信度的有機統一。當意識到“品牌”的無窮力量,進入“十三五”,以“商標提升價值、品牌驅動發展”為主線的青海省,也正在“增量、升值、走出去”的 “品牌強省”之路上,揚鞭策馬、奮起直追……
自2002年,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的“鹽橋”商標、青海雪舟三絨集團的“雪舟”商標相繼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實現青海省中國馳名商標零的突破開始,全省商標戰略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三大方陣”:品牌建設齊頭并進
近幾年間,我省圍繞省委、省政府推進“品牌強省”戰略部署,堅持品牌優先,梯度推進的原則,以擴大注冊商標總量為基礎,以打造青海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為重點,加大商標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推進商標品牌戰略的實施。
來自省工商部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青海省的商標注冊申請量已經連續五年突破2000件大關。目前,共有注冊商標12918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43件,青海省著名商標175件 ,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3件。其中,僅2015年,就成功注冊商標2936件,較2014年底增長了40.2%。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自有品牌的政策引領和資金支持下,青海品牌開花結果,獨具地域特色的產品品牌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而出。全省商標注冊量,從百位數上升千位數用了18年,從1000件上升到5000件用了13年,而從5000件上升到10000件僅用了4年。
青海伊佳民族服飾有限責任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穆斯林用品及民族服飾開發生產企業之一,銷售公司挺進沙特、阿聯酋、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國內省市。
昆侖山礦泉水把天然礦泉水中最好的冰川雪水奉獻給越來越注重安全、健康的消費者。
2015年,為扎實推進商標品牌戰略,省工商局從青海省著名商標企業中,有針對性地精選出具有高原特色、一定規模、發展前景廣闊的企業,進行一對一的跟蹤服務,最終,上報的 “金塔”青稞酒、“白駝”清真肉制品、“綠杰”蛋禽、“察爾汗”食鹽、“久美”藏藥等8件獲批中國馳名商標,為我省“三大方陣”首陣再添新軍,極大地提升了青海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結合《青海省進一步推進農畜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品牌戰略實施意見》,省工商局聯合省財政廳等出臺了《青海省品牌建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對農畜產品商標注冊的扶持力度,青海各地過去許多無人知曉的 “綠色、天然、無污染”農畜產品,第一次從民間登上青海商標地理標志的“大雅之堂”。
僅2015年,全省就申請注冊農畜產品商標1660件,占全省申請總量的42.3%;全省目前擁有的4159件農畜產品商標,較2014年增長了76.2%。
針對上述趨勢,省工商局商品廣告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朱福寶認為:“如今的商標注冊、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自我保護,而應該把這些當做一種資源看,它其實才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核心關鍵點。”
品牌商品推介會:走出去的媒介
在“2016青海品牌商品杭州推介會”上,青海的酸奶、雜糧制品、牛肉干等深受追捧,被搶購一空;
大型超市、專業農貿市場、電商等都對來自青藏高原“綠色、天然、無污染”的農產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愿意提供最優惠的條件、最優越的待遇支持“青海產”進入浙江市場;
格爾木融冰種植有限公司的藜麥更是在推介會上,拿到了8500萬元的大訂單,為企業后續發展增強了信心……
“杭州處于長三角副中心,也是中國電商之都,對青海的品牌商品來說,是借力進入國內外市場以及推進互聯網營銷的理想之地。推介會就是想借杭州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青海品牌商品為媒介,把大美青海、特色品牌推向全國。”省工商局副局長祁赤民這樣總結今年推介會的初衷和收獲。
截至目前,入駐淘寶、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的青海企業已經有數百家之多,借助網絡推介和線上銷售,很好地實現了“小包出省”和“季節性銷售”,這其中工商、農牧、商務等部門都功不可沒。
從2009年上海推介會開始,全省工商部門每年都精心選擇推介地,七年來將更多的“青海產”、“青海造”帶出去,讓過去名不見經傳的青海品牌成為“金字招牌”,讓更多的省外企業近距離了解到青海特色產品,拓展了青海企業的對外交流合作,進一步激發了走出去的自信心。推介會使青海企業從單純的商品推銷發展到了品牌推介,從簡單的商品交易發展到了商超對接甚至互聯網銷售,從單一的產品交易發展到了合作共贏。
品牌推介會,正在成為青海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南風窗”、“高速路”、“助推器”。
保商標專用權:讓品牌更亮
前一段時間,就省內多家青稞酒企業涉嫌侵權仿冒“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訴案塵埃落定。市場上有成規模生產企業的14種產品,涉嫌仿冒“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織錦七彩互助”、“青稞海拔高度酒”等主打產品。仿冒的青稞酒外包裝裝潢、設計風格與投訴企業主銷產品極為近似,涉嫌不正當競爭。這種“傍名牌”行為,令全省工商部門近些年對商標專用給予了更加有力度的保護。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至2014年間,全省工商系統共計查處侵犯商標專用權案件7850件,其中涉及侵犯馳名商標案件2195件,占查處總案件的28%;涉案案值總計5919萬元,其中涉及侵犯馳名商標案值2085萬元,占涉案總案值的36%;上繳罰沒款總計674萬元,其中涉及侵犯馳名商標246萬元,占上繳罰沒款總額的37%;搗毀制假、藏假、售假窩點685處,涉及侵犯馳名商標382處,占總數的56%。
“青海要想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要創出有分量的品牌來,而目前已經擁有的馳名商標等更應該注重商標專用權的保護,保護好這份來之不易無形資產的價值。企業一定要摒棄為別人貼牌加工的習慣,避免沒有自主商標,最終市場越做越窄,離“品牌經濟”越來越遠的發展之路。”省工商局商廣處的工作人員經常這樣提醒企業的老總們。
沿著上述思路,進入2016年,青海將繼續推進“品牌強省”戰略,緊緊把握低碳、循環、生態、綠色、集聚的發展方向,圍繞油菜、馬鈴薯、蔬菜、中藏藥、特色果品、牛羊肉、冷水養殖等十大農牧產業,加快培育一批青海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龍頭帶動型商標品牌;結合“百項創新攻堅工程”和“千戶小微企業培育工程”,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小微行業,著力培育一批新產業領軍型商標品牌和小微企業鮮活力商標品牌……力爭到2020年,全省國內注冊商標總量達到2萬件以上,擁有50件中國馳名商標,250件青海省著名商標。
文章標簽: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