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標狂人”:叫板商評委 盈利上千萬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0-19 08:25:00 瀏覽:2565
從“商標狂人”到投身經營,河南的王建強雖然遠離風暴眼多年,但他依舊站在商標搶注領域的一線上。他“隱居”的這幾年,商標江湖發生了怎樣的血雨腥風?
“大王”新招
“變形金剛”索價10萬美金
“岳飛”準備用來開主題餐廳
王建強已“遠離舞臺”好多年。
媒體再度把這個昔日的“商標大王”“打撈”起來,是因為他在商標界又有了炫目的新動作:2013年他注冊的商標“變形金剛”,近期被美國一家大牌影業公司看中,雙方正在接洽商談中。王建強自稱“張口要了10萬美金,對方對這個價格有異議,還在談”。
于去年注冊成功的“岳飛”,他正籌備開“以‘岳飛’為品牌的孝文化主題餐廳”,“從小到大的傳統是,母親給兒子做飯;這個餐廳里,兒子可請母親吃飯,兒子買單。”目前他已租下鄭州市經七路附近約800平方米的房子。
令他著急的是在2011年注冊成功的“喬布斯”,幾乎要耗盡三年空置壽命(按規定,三年不使用,商標要被撤銷)。他準備開發“喬布斯蘋果醋”,“走互聯網+喬布斯蘋果醋的模式,先在網上銷售,再投入線下超市”。
碩果累累
“我手上的商標有100多個,包括還沒注冊成功的”
5月14日上午,40歲的王建強下了出租車,腳穿布鞋,著灰色長袖T恤,一頭利落的短發,朝著座駕走來。
因為前一天晚上醉酒,市價30多萬元的豐田漢蘭達被扔在路邊;座駕旁邊是新承租下來的約800平方米的房子,他用來開主題餐廳,目前投入接近200萬元——這些都是長達14載的商標搶注生意帶給他的優渥回報。
“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財富,1000萬元是有的。”對于多年商標搶注帶來的可觀收益,他并不諱言。
一名和王建強因業務關系有過幾次交集的郭姓人士稱,“他的各項收益,包括品牌咨詢、品牌運營加起來,1000萬元都不算高了。”
“賣出去的商標,最貴的30多萬元,像‘金芒果’、‘力能’、‘青春小白’;十來萬元轉手出去的很多,像‘漢武天下’、‘喜上心頭’,賣得較貴的大部分都是白酒類商標;賣四五萬元的就更多了。”他自詡為河南個人商標注冊量最多的。他手捧一摞A4紙大小的商標注冊證,有“岳飛”、“么么熊”,足有100多張,“我手上的商標有100多個,包括還沒注冊成功的。”
得意之作
靠“我能”商標獲益200萬元
王建強的光輝歲月要追溯到2005年~2007年。
那會兒,他自稱“走在大街上被人認出來有幾次”,直至今天“在商業圈里說起來大家都知道”。河南商報記者接觸的幾名行業人士,提起他,脫口而出“商標大王”、“我能”等詞匯。
“我能”是王建強的得意之作。2004年當移動全球通以“我能”為主題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時,他嗅到商機,捷足先登,搶注了該商標,標價1000萬元。后來,他以商標作價300萬元入股,入伙了一家股份公司,開發出了“我能”飲品。他稱該產品在2008年~2010年銷售最火爆時,年銷售額在三四千萬元,“已經運作三四年,我的個人收益有200萬元。”
而在“我能”注冊前后,他注冊的“穆桂英”以5萬元賣掉,“的確涼”以8萬元轉讓,“真維龍”以6.5萬元賣出。
頻頻斬獲的功績將他推向媒體的風暴眼,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媒體的訪談邀約接踵而至。
狂人開炮
靠一個商標名就做大,只是曇花一現
“能賺錢嗎?能!但投資商標,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談話深入后,他慢慢變得激昂、強勢起來。
他說,“火鍋店靠一個破商標名就做大,只是曇花一現,太膚淺!一個商標一夜暴富的太少,能賣十幾萬元的很少,大多賣四五萬元。”
平靜后,他也有自己的焦慮,“我手里100多個商標,投入十幾萬元,如果三年不使用,就砸手里了。”
然而,就如同硬幣的正反兩面,既然你選擇了盛名,那么就得承受非議。彼時,業內外關于“投機”、“鉆法律空子”的指責向他襲來。
年輕氣盛的他,一開始很氣憤,“我是合法的,你憑什么這樣說?”但時隔多年后,窩在木椅沙發里的他,再回憶往事,變得平淡很多,“現在我一笑了之,做一個男人要大氣。”
轉型焦慮
從一錘子買賣到深度合作
作為商標人,他的感觸是:“只靠轉讓并不能讓商標產生最大效益。”這逼迫他從一個純粹的商標搶注轉讓人,向和買方深度合作轉型。
合作模式是,當企業想購買商標時,持有人不再直接轉讓,而是以顧問或加盟的形式參與商標的后續開發,持有人可提供產品設計、營銷策劃等服務。“我拿顧問費、設計費,這比單純以10萬元價格出售轉讓,收益要翻很多倍。”
一些成功的案例已給予驗證。
王建強注冊的白酒商標“炎黃神韻”已空置一段時間。在某次糖酒會上,王建強和某白酒企業“談成合作”,雙方約定聯合開發,王建強提供設計、策劃、營銷服務。“這款白酒產品已上市。”
商標江湖
與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 “貼身肉搏”
王建強更愿意將過往的商標征戰履歷,用“江湖”來形容。在快意恩仇的商標江湖歲月里,他漸漸遠離了輿論的風暴眼。
“現在隱居了,更多做實業,但功夫還在。”他這樣定論自己的商標江湖,“更好的狀態就是,在合法情況下,不按套路出牌。合法情況下去玩,這就是江湖。”
在和政府主導的話語體系的博弈中,他一直保持昂揚的斗志,從未溫和。近期,他曾就“蓮鶴方壺”商標案,起訴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目前在打官司”。這被他稱為“和政府部門的一次針鋒相對”。然而這或許并非一次,記者查詢到,早在2010年,他同樣因“黃帝故里”商標案起訴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
在曾經所有鎂光燈都向他投射的商標江湖里,“有人賠得傾家蕩產,也有武功高的,一夜暴富。”好在,他不是傾家蕩產的那個。燈光隱去,他迎來“美好的季節”,“今年是我全面收獲的季節”。
行業縱橫
近幾年商標代理從業者暴增
服務參差不齊 代理價格混亂
然而,類似王建強靠商標轉讓發家致富的人僅僅是極少數。從業逾十年的范輝用鳳毛麟角來形容,“現在一個商標的成交價僅僅在3萬元左右,多集中在服裝、珠寶、化妝品、食品行業。傍名牌的要價會高一點。”
然而,一個事實是,多名從業者看好商標轉讓市場。“這是個朝陽行業,利潤空間廣闊。一是把閑置的商標資源盤活,二是買家買斷商標,雖然費用比自己注冊貴十來倍,但是拿來就能用,后期省事很多。”范輝稱,源于行業的注冊難加劇,更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商標轉讓市場。
文章標簽: 商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