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意搶注傍名牌搭便車全部納入信用監管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0-28 06:51:00 瀏覽:2416
《法制日報》記者從今天此間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經濟高峰論壇上獲悉:今后,惡意搶注商標、侵犯商標專用權、傍名牌搭便車等不誠信行為,都將納入信用監管。
當天,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在論壇主旨演講中透露,目前,國家工商總局正在加強商標信用監管,探索實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將商標侵權假冒、違法商標代理行為等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健全商標代理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以誠實信用為原則,完善確權機制從嚴從快審理大規模惡意搶注商標案件。
13個新的申請受理處11月起運行
與此同時,在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方面,改革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劉俊臣介紹,今后,工商總局商標局將持續拓寬商標申請渠道,增設地方商標受理處。“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我們已經啟動了第一批13個新的商標申請受理處,今年11月1日就將正式運行。”他說。
劉俊臣指出,工商總局商標局還將大力推行商標網上申請,開放商標數據庫,將網上申請由僅對商標代理機構開放擴大至所有申請人,將網上申請僅接受商標注冊申請逐步擴大至商標續展、轉讓、注銷、變更等商標業務申請。
“我們還積極推進商標審查協作中心試點工作,優化京外審查協作中心布局,2017年起,申請人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的,可通過互聯網、到所在地商標受理處、京外審查協作中心或者到商標局注冊大廳辦理。”劉俊臣說。
此外,工商總局商標局還將加強工商系統內部各業務條線的協同配合,強化與海關、質檢等部門的執法協作,推進落實商標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促進跨部門、跨區域商標執法信息共享。
上半年申請量174萬件同比增32%
劉俊臣在其主旨演講中指出,商標品牌是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核心要素。充分發揮商標品牌的引領作用,是新形勢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抓手,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是提升國家經濟綜合發展實力的必由之路,對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為此,“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強商標品牌法律保護,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從申請數量來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商標大國。據統計,2014年,商標申請量為228.5萬件,2015年達287.6萬件,2016年上半年174萬件,同比增長32%。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底,商標累計申請量2105萬件,突破兩千萬件;累計注冊量1384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量1177萬件。目前,中國每萬戶市場主體有效商標擁有量從2011年的1074件,已經增長到1405件。
統計還顯示,今年,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行中排名第25位,成為首個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劉俊臣認為,這也說明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美每件商標產生效益是中國6倍
但劉俊臣同時也坦陳,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商標品牌的發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種差距首先體現在,全球知名品牌數量還不多。
在2015年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美國有228個品牌上榜,我國僅有31個品牌上榜。劉俊臣認為,這與我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相稱,說明我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還有待增強。
劉俊臣同時指出,當前我國品牌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還不強。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2014年,每千億美元GDP的經濟效益,在美國由2175件商標創造出來,而在中國是由12071件商標創造的,美國平均每件商標產生的實際經濟效益是中國的6倍。
僅4%申請人赴國外尋求商標保護
此外,品牌的國際化程度還不高。據劉俊臣透露,中國的商標申請量雖然位居世界第一,但赴國外尋求商標保護的比例并不大,2014年的280余萬商標注冊申請中,僅有4%赴國外尋求商標保護。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瑞士的商標申請中75%是國際商標,美國國際商標占比45%。“這說明,中國的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的意識和能力都有待提高。”他說。
為切實推進商標品牌國際化,劉俊臣強調,今后,中國政府將著力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商標領域國際規則,主動參與商標領域國際規則制定,為中國品牌“走出去”構建更加公平的國際營商環境。
同時,加強商標品牌對外合作機制建設,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探索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標案件協處機制;支持企業運用商標品牌參與國際競爭,引導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商標先行”,助力企業提升商標品牌國際影響力,健全企業商標海外維權協調機制。
文章標簽: 商標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