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喚醒”創新原動力 破題專利產業化|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6 07:26:00 瀏覽:2954
原標題:“喚醒”創新原動力 破題專利產業化
中新網長沙2月29日電 題: “喚醒”創新原動力 破題專利產業化——訪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肖祥清
作者 楊湘徽
知識產權保護在喚醒科技創新原動力以及國家“走出去”戰略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三一重工起訴奧巴馬案于2015年11月達成和解后的一個月,三一重工的老家湖南,成立了中國中部地區第一家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這無疑為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利用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但它僅是湖南“喚醒”創新原動力的一個環節。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肖祥清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知識產權局在創新經濟的大潮下,必須功能有延伸,平臺有整合。
知識產權,未來經濟大戰的“軍火庫”
有著經濟管理學背景的肖祥清任職一年多來,意識到自己所在的單位不能再是簡單的行政單位,應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有所作為。“專利成果如果不能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就沒有它的實際價值。”
那么,專利的實際價值究竟有多大?
在美國,谷歌Google正致力于建設全球最大的專利池之一,聲稱自己目前控制著超過51000項專利及專利申請,2016年的目標是獲得1800項專利;而一年前因知識產權戰輸掉1億美元的喬布斯,從此發誓要“申請一切專利”。
在中國,2015年,中聯重科憑借596件發明專利授權量躋身國內企業第8位,企業獲得國外專利授權30多件,覆蓋美國、歐洲、日本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以無人機聞名世界的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申請專利也超過120項。
株洲硬質合金集團在“十二五”期間,專利申請數量從449項增至1061項,專利轉化實施率達到90%以上。自主創新力的不斷提升使企業“鉆石”牌商標估價高達10億元。因為專利技術領先,近五年來,株硬拿到了全國硬質合金領域70%以上的標準話語權。
在工業4.0時代,技術創新已然成為企業開疆拓土的“軍火庫”。
湖南在“十二五”時期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成績不俗,年均分別增長19.48%和19.69%,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10835件,長株潭地區更是達到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近13件,是全國均值的2倍。
但是,肖祥清仍感憂慮。原因是和許多地方一樣,湖南長期面臨專利轉化渠道不暢、轉化運用率低的窘境。
為何許多專利,它的誕生之日也是它的冬眠之始?
用市場思維破解知識產權之痛
在肖祥清看來,過去對知識產權管理,最大的缺陷便是沒有完成知識產權與企業應用的高效對接。
問題一直都在。只是在以前企業可以謀人口紅利、政策紅利,對技術創新存在高投入慢產出的偏見,將其擱置了。而研發人員只管成果獲獎,不管是否應用。當國內各種紅利殆盡時,當國外企業正在用知識產權跑馬圈地、執掌競爭規則時,中國的知識產權意識才被強烈喚醒。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加速實施,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會越來越多。這就迫使我們需要主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肖祥清表示。
雖然近五年來,湖南推出戰略專項支持產業化項目100多個,千項重點發明專利轉化實施累計實現產值1271億元,并且推進專利實施許可和專利質押融資工作,全省10余家金融機構累計向100多家企業發放專利權質押貸款逾20億元,但這些在肖祥清看來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為大刀闊斧的改革。
于是,湖南于2015年12月邁出重要的一步,成立中部地區第一家產權交易中心——湖南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重在以市場的思維探索并打通知識產權交易運營的有效路徑,讓技術、人才、資本能夠在交易中心實現高效對接。“政府部門要為轉化提供平臺,讓供需見面,政策上也要給予相應的市場激勵。我也希望科研人員增強知識產權轉化意識,發明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評職稱。”
喚醒眾多“沉睡”的專利,肖祥清認為最重要的是激勵機制的重建。
從專利供需對接到專利產業化
中國的知識產權從開發、保護到應用,面臨研發經費、被低成本抄襲、無企業對接應用等重重尷尬。對此,湖南開始嘗試專利產業化的發展路徑。
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成立不僅是對接供需。2月18日,國家發布《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全國各地涌現出一批有亮點、有潛力、有特色的眾創空間,已經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陣地,需要繼續推動眾創空間向縱深發展。
而促進眾創空間專業化發展,肖祥清指出,這就需要對創新型科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和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質押提供有力支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無疑將對推動知識產權股權化做出有益探索。
目前,湖南首先將推進重點發明專利產業化,支持產業化項目20個以上;制定風險補償、貸款補貼和相關政策,推進專利實施許可和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全年專利實施許可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達10億元以上。
除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湖南還將嘗試通過創新財政投入機制,調動和吸引社會資本,促進產業升級。
“重點圍繞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工程機械產業兩大產業開展知識產權運營試點工作,在國家財政5000萬元的支持下,省財政配套5000萬元,并通過向社會募集資金,使基金規模達到5億元,首期達到1.5億元。”肖祥清告訴記者。
資金重要,人才也不可少,這些資源的整合需要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服務企業。湖南計劃繼續培育3-5家集申請代理、訴訟維權、信息服務、戰略研究等業務為一體的專利代理機構,不斷壯大知識產權服務業,推動全省知識產權服務業接軌國際。
“未來五年,湖南將加快建設一批知識產權強市強縣強園強企,打造專利密集型產業3-5個,企業專利轉化實施率達到70%以上,專利運營及融資額度達到20億元。”肖祥清充滿期望,篤定創新者的好時代已然到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