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埗搭建婦女創業平臺探索農民增收新模式|商標|注冊|轉讓|專利|知識產權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6 07:27:00 瀏覽:3206
原標題:高埗搭建婦女創業平臺探索農民增收新模式

高埗鎮婦女手工產品創業集市人頭涌動,不少市民慕名而來。
“巾幗志·創業夢”2016年高埗鎮婦女手工產品創業集市活動雖已落下帷幕,但當地婦女創業氛圍依然良好,在“三八婦女節”臨近之際,高埗鎮積極搭建婦女創業平臺,不僅展示當地婦女的傳統手藝,同時也在探索農民增收創富新模式。
當地婦女借助互聯網創業增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近年來,不少婦女依托傳統技藝開展創業活動,通過網店、微信等渠道進行銷售,創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高埗鎮婦女手工產品創業集市吸引了56戶創業婦女家庭參展,集中展示他們的創業項目和創業成果。不僅有傳統美食,還有傳統手工藝品,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與體驗。記者在現場看到,展位檔主大多設計了二維碼,市民可以通過掃二維碼與商家進行互動,更有商家推出了“掃二維碼讓利”活動,以圖吸納更多的“粉絲”。
跟以往的婦女創業活動不同,本次活動充滿著互聯網元素,商家不僅進駐了微信等社交平臺,同時也在傳統知名電商平臺如淘寶等開設店鋪。高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永艷表示,在集市正式開始前,高埗鎮為婦女們進行了網店管理、名片制作等軟件操作培訓,讓她們更熟悉線上銷售技能。本次平臺的搭建,不但是美食及手工品的展示,還要探索帶動農民增收、共享發展的模式。
以往,傳統美食往往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流向市場的不多,加上食品可選擇的空間很大,因而面臨了市場萎縮、流通受阻、傳承滯后等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實體店受到電商的沖擊,商場人氣減少,飲食類的實體店也受到了波及。然而,由于網絡有傳播特性,卻為傳統美食帶來了機遇。巧手的農村婦女通常在家里制作傳統美食,通過微信、淘寶等平臺,流通到市場。高埗鎮高樂豐臘味率先設立網站,并在淘寶上開設店鋪,如今又借助微信等平臺進行銷售,營銷模式始終與互聯網緊密關聯。此外,像高埗好常回味粉果、鄉下妹椰皇燉蛋等創業項目,同樣借助互聯網工具,實現了營銷的質變,闖出了一片天地。
高埗鎮黨委委員、鎮婦聯主席袁莉雯表示,婦女創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她們缺乏營銷理念,互聯網恰好為她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營銷平臺,只要產品得到認可,就不用擔憂產品的銷路。
創業集市成探索農民創收平臺
高埗鎮舉辦這次活動不僅是該鎮傳統美食和手工藝品的展示,更是該鎮帶動農民創業增收的探索。
生產馳名“矮仔腸”臘味的東莞市真宜食品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呂襯嬋畢業于名校,開創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該公司出品的“高埗矮仔腸”相繼入選東莞市及廣東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新常態的情況下,該公司堅持傳統做法的同時,主動對接市場,不僅獲得ISO9001、ISO22000認證,同時獲得食品出口的資質。目前該公司計劃建設新廠房,集生產、觀光、銷售于一體,打造成為工業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袁莉雯表示,高埗很多婦女有傳統技藝,鎮政府便策劃了創業集市,激發婦女們創業的熱情,同時通過這個平臺研究婦女創業轉型。。
隨著婦女創業規模的擴大,確保長期發展,將家庭式作坊融入市場成為必然的趨勢。袁莉雯表示,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將這些創業婦女整合成為名片,推動當地傳統美食的發展,為高埗打造觀光休閑游創造了條件。現在的高埗,不僅可以體驗唯美文化大餐、購買時尚眼鏡,而且可以購買地道小食。
政府搭臺,鼓勵婦女創業,所起到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創業過程中,婦女們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其家人也參與到其中,包括參與進貨、制作、銷售、郵遞等各個環節,從而帶動了更多人員就業。高埗鎮莞娘糕點店負責人黎少平表示,計劃物色幾位同樣熱愛傳統小食的東莞婦女,通過分紅、提成等靈活方式,凝聚眾人力量,集思廣益,做好傳統小食文化推廣。
■創業故事
四代人打響矮仔腸臘味
高埗矮仔腸沉淀了歲月的味道,如同它的名稱一樣耐人尋味。高埗矮仔腸凝聚了歷史文化元素,形成了品牌效應。矮仔腸的第四代傳人呂襯嬋,不僅要將前輩的輝煌發揚光大,同時要結合新時代背景,將傳統美食融入創新元素,將品牌打得更響。
在矮仔腸的產品包裝盒上,一段溫馨的創業與愛情故事以漫畫的形式呈現,“矮仔腸”商標是卡通造型,充滿喜感,這個商標在2011年注冊,目前已深入人心。呂襯嬋說,設計這樣的商標,對于創始人曾祖父呂佳是一種追憶與感恩。
矮仔腸品牌的成長,對于呂襯嬋的父親呂輝而言,更多的是一個延續與傳承的過程,而對于呂襯嬋來說,這里面更多的是創業的味道。呂襯嬋是中山大學研究生畢業,出于對家族企業的責任感和對矮仔腸傳統工藝的熱愛及傳承,她放棄自己創業的機會,在2007年開始接手家族企業,成立了東莞市真宜食品有限公司,著手打造與提升矮仔腸品牌。
“在產品的嘗試方面,像我爸爸那一代的思想觀念里多是繼承,我爺爺怎么做的我爸爸就怎么做。到我這代,要結合更多實際情況,適應市場變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呂襯嬋表示,她針對年輕人群體,推出不少品種,比如把有機茶葉或將有機果醬加入到臘腸中,制作不同口味的臘腸,讓產品貼近健康與養生的消費趨勢。
呂襯嬋帶領企業在產品開發、市場拓展上,表現出更足的活力,更強的競爭力。2009年,在廠房投產運作后,呂襯嬋著手申請ISO,從ISO9001升級至ISO22000,“矮仔祥”入選為東莞出口食品備案管理企業等。該公司除了開設實體店之外,同時在淘寶上開設了店鋪,借助互聯網的平臺,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呂襯嬋說:“我們的產品被‘灣仔碼頭’采用,用于制作糯米雞的臘腸配料。以后,待條件成熟,計劃將產品在香港上架。”
矮仔腸已為廣大消費者所熟悉,包括來自香港的游客。目前,旅游公司開辟的地方特色觀光路線已將矮仔腸納入其中,很多來自省內及香港的旅游團前來購買臘味。呂襯嬋說:“游客非常熱情,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游客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關注企業的品牌歷史、制作過程等。接下來,我將要物色新地方,建設更為寬敞的廠區,對接好旅游資源。”
莞娘糕點店通過微信銷售美食
“有顧客在朋友圈分享了,沒想到我們接到了北京市民的訂單。”高埗莞娘糕點店負責人黎少平興奮地告訴記者,通過微信等渠道,將莞娘食品推銷出去,讓她感到很欣慰,她現在的微信好友已有1000多人了。
莞娘糕點店致力于制作傳統美食,包括麻葛、炒米餅、松糕、缽子糕、花生糖等傳統美食。制作工場設在家里,是 由戶外庭院改造而成的,面積約70平方米,環境整潔干凈。目前“莞娘”商標已經獲批,并得到上架超市的資質。
“莞娘”商標來自黎少平的母親陳錦女頭像。黎少平介紹說,“母親制作傳統小食有30多年,以前叫陳姨美食,在去年10月份參加厚街美食展時,我們便考慮起個店名。經過長時間思考,我起了‘莞娘’這一名稱,我從母親身上看到地地道道的東莞大娘形象,淳樸、勤勞、真誠,希望將傳統小食傳播,讓大家找到兒時的味道。”
記者留意到,“莞娘”的產品包裝袋上,分別寫有不同的標語,包括有“忠于真實的味道”、“忠于傳統”、“我只愛傳統”。黎少平說,我平時比較留意傳統美食,可以說對“傳統”情有獨鐘,為了想出名稱及標語,費了不少心思,反復進行推敲與比較,也吸納了一些朋友的意見。
黎少平的主要工作是在大朗鎮一家企業做業務,由于得到公司負責人的支持,平時才能兼顧經營糕點店。黎少平告訴記者,自己對母親有很深的感情,希望用心經營“莞娘”品牌,因為在這里,可以找到淳樸的味道、濃濃的鄉情、甜甜的思念。
黎少平表示,隨著訂單增加、人手受限等問題出現,為了擴大產量,滿足市場的需求,目前其計劃物色幾位同樣熱愛傳統小食的東莞婦女,通過分紅、提成等靈活方式,可以凝聚眾人力量,集思廣益,將傳統小食文化推廣出去。
“高樂豐”臘味多渠道營銷
“發個微信定位給你,就可以找到我們公司了。”東莞市高埗豐收食品廠負責人湛敏瑩習慣發微信定位給客戶進行溝通,她建立了龐大的微信好友群,成為了推廣營銷的平臺。該廠出品的“高樂豐”臘味,成為了大家喜歡的品牌,并且吸納了一批來自東莞周邊城市的“粉絲”。
高埗豐收食品廠是由李惠文開創,她今年已經58歲,有30余年的臘味制作經驗。談及創業之路,李惠文表示,改革開放后,鼓勵私人創業,以前在家庭作坊里制作了多年,百分百真材實料,加上工藝不錯,獲得了街坊們的認可。隨著規模不斷擴大,便在2005年建起廠房,且辦了QS標志認證,并在2008年成功地注冊了“高樂豐”商標。商標注冊之后,高樂豐開始踏上了品牌建設之路。李惠文說:“商標注冊后,包裝好看了,比散裝要高檔,于是得以推廣。不過我們始終確保產品真材實料,而且價格適中,走親民路線。”
“高樂豐”品牌創立之后,融入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重任則交給了后輩,李惠文的兒子及媳婦湛敏瑩便扛起大旗。湛敏瑩說,前幾個月,我們換了LOGO,注入了時代元素,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另外,大力開展線上營銷,包括利用微店、私人微信等,不僅開設公司網頁,設有QQ對話功能,而且開設了淘寶店鋪,借助現代化的手段,擴大品牌的影響力。記者留意到,高樂豐網站功能設置豐富,羅列了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可選擇的空間很大。
在高埗鎮傳統手藝作坊中,高樂豐是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的典型,利用新的模式促進了品牌的傳播。湛敏瑩表示,現在要不斷促進發展模式、營銷模式的轉變,適應新環境的變化,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借力互聯網 創業顧家兩不誤
在途經環城路的高埗鎮護安圍村,“鄉下妹椰皇燉奶”店位于民宅里,有些“藏在閨中無人知”的味道。這家特色門店是由當地婦女杜瑞玲及姐姐杜錦秀經營的,她們均是家庭主婦,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創業,雖然只是短短幾個月,但是產品已熱銷到莞城、東城、南城等周邊鎮街。
杜瑞玲平日專職帶孩子,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走上了創業之路。杜瑞玲說:“我是去年10月開始創業的。在8月左右,我通過微信朋友圈多次訂購冰凍椰子飲品。有一天,我突然想,夏天喝冰凍椰汁,那么冬天是否可以喝椰汁燉奶,既可以暖身,同時又可以養顏,于是便開始創業。”
杜瑞玲在大院里放著蒸爐,特色美食“鄉下妹椰皇燉奶”便在這里制作。杜瑞玲姐妹倆“并肩作戰”,既要帶小孩,又要忙創業。平日,杜瑞玲丈夫及親戚一有時間便來幫忙,比如到水果批發市場選購椰子;用刀劈開椰皇殼進行制作等,而配料則由杜瑞玲姐妹倆來負責。杜瑞玲說:“我們選購質量好的椰皇,加上好的牛奶,當這些硬件具備了,才是講究手藝的時候。我們堅持用心制作,讓消費者享受到好的品質。”
杜瑞玲說,住在附近的人會自己過來取貨,而遠些的地方,比如東城、南城等,就要送貨了,要每趟多送些,才能維持成本運作。椰皇燉奶很受都市白領喜歡,往往是一個單位進行下單。
對于未來的發展,杜瑞玲有自己的想法。她說:“現在要帶孩子,這段時間還是在家里制作的,等到孩子長大了,或者業務量上來了,便考慮開設店鋪,走進市場,打出品牌,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專訪
高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永艷:
發揚傳統工藝帶動婦女創收
高埗鎮婦女創業如何闖出新路徑?政府將出臺哪些舉措?為此,記者采訪了高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永艷。
記者:搭建農村婦女創業平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張永艷:在開展農村工作時,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增收。鎮政府在2014年舉辦了一次傳統美食比賽,反響很好,以后可以探索舉辦頻率更高些。通過該活動,我們發現廣大農村婦女擅長于制作傳統美食,搭建平臺,不僅是美食及手工品的展示,而且要探索帶動農民增收、共享發展的模式,要發揮廣大婦女的聰明才智、手工技藝,成為謀生致富的一種路徑。
記者:政府將出臺哪些措施支持婦女創業?
張永艷:婦女創業其實是很有市場,我們要探索農民創客模式,即是搭建平臺,計劃采取一個農民合作社的形式,通過合作社找訂單,再將訂單派給合作社成員單位,能夠把訂單長期化。也可以通過餐飲行業協會等資源,將質量好的產品推薦到各大酒樓,如果有訂單,就會統一地向這些參與的婦女創客進行發布。線上,政府為她們搭建一個免費展示的平臺,線下讓婦女創客們通過產品去贏取自己的客戶。
記者:未來如何結合高埗實際情況,推動婦女創業進一步發展?
張永艷:如果傳統技藝僅是滿足家庭需要是難以傳承的,如今鼓勵婦女創業,發揚傳統技藝,不僅可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同時開拓了市場,讓年輕人愿意傳承。高埗鎮正在大力發展都市休閑經濟,支持傳統技藝發展,正是切中了市場的需求,待條件成熟了,我們設想能否形成水鄉美食街,帶動消費,留住人氣,力爭成為高埗第三產業的增長點。
■觀點
東莞市餐飲協會會長黎平:
借助互聯網推廣傳統美食是個好辦法
傳統美食通過口碑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不過遺憾的是走得不夠遠,覆蓋面不夠廣,借助互聯網進行推廣,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互聯網是手段,產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在產品制作上下功夫。
婦女創業是民生事,政府要給她們業務指導,給她們信心,也可以整合宣傳的平臺。美食最大的傳播是體驗,沒有體驗是難以得到認可的,親身體驗過往往有更強的說服力,政府通過舉辦互動活動等舉措,助力她們將產品知名度打開。
東莞市政協委員梁聚峰:
互聯網為傳統美食創造價值
互聯網作為科技的手段,只要有利于發揮我們的創造性,有利于保護傳統,有利于改善生態,應該持支持的態度。以前傳統美食制作是自給自足狀態,缺少了信息,很難發展,現在互聯網提供了信息,可以創造價值。
政府可以從資金、服務、市場建設等方面進行扶持,也可以為婦女創客搭建線上平臺,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使她們在家里就能夠進行創業,增加收入。通過培訓一些骨干,讓骨干去帶動,讓更多群眾參與進來,形成大眾創業創新的氛圍。
政府發揮主動性的同時,也不要唱獨角戲,重心還是放在創業者身上,需要做好服務,發揮民間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整個創業系統更為健康地發展。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何建文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