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新手打造出知名商標廠子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6-12-19 06:20:00 瀏覽:4484
2002年,隨著廠子破產,李秀云成了一名下崗職工。原先在廠子里工作時,李秀云覺著日子過得充實,可這一下崗,讓她變得無所事事。而且家里的經濟來源減少了,丈夫的擔子重了。李秀云不甘心,不想這樣耗下去。最終,她和幾個一起下崗的姐妹東拼西湊籌錢買了4臺舊橫機,織起了羊毛衫。
創業是艱辛的,最初因為資金短缺找不到合適的廠房,李秀云就在丈夫租的牛棚旁邊的小屋子里織羊毛衫;產品沒有銷售的路子,她們就拿著產品四處奔波找市場,磨破嘴皮子到處推銷;顧客不滿意,李秀云和姐妹們織了拆,拆了再織,經常工作到深夜,從不抱怨直到顧客滿意為止。如此堅持,冬天幾個月下來,除去她們幾個姐妹的工資以及各項費用以外,收人還少有盈余。李秀云沒有就此滿足,她的夢想是把廠子經營得門庭若市。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秀云參加了政府舉辦的創業培訓班,她不僅學到了經營、營銷等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政府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政策好、姐妹們創業的心氣高,李秀云信心倍增,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廠子的經營上。漸漸廠里產品積壓,資金缺乏的問題逐步得到緩解,李秀云用創業掙來的積蓄注冊了“牧原”商標。李秀云又把廠房從牛棚旁的小屋搬到了臨街商鋪,家庭式作坊升級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廠房。隨著生產和銷售量的增加,李秀云的生意越來越好,她開始琢磨起羊毛衫的花色與加工技術。當時,毛衫市場正是由傳統的毛衫向新型原材料轉變之時,她們抓住這個契機,把絲光毛絨線和綿羊絨兩大原材料引人市場,她們終于做出了不起球,不變形的羊毛衫、羊毛褲。她們的產品填補了當地市場的空白。不久,她們的產品占領了當地市場很大的份額。
2004年,李秀云注冊了“牧原絨毛制品有限責任公司”,與下崗的姐妹們繼續干事業,想把企業作大作強。
擴大生產,購買新設備都需要投人大量的資金,李秀云為資金、設備的問題苦惱時得到了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就業局提供的20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幫她走出了關鍵的一步。李秀云認為,沒有小額擔保貸款,就沒有創業給自己帶來的“第二春天”。有了資金支持,她們不僅租賃到了寬敞的生產加工場地,還得到了赤峰市東黎公司的技術培訓和定單的支持,還派20多名員工學習羊絨衫先進生產加工技術。至此,公司規模已經從當時的8臺橫機,十幾名工人發展到40臺橫機、15臺套口機、1套后整理設備、60名工人。由于產品合格率高、信譽度好,李秀云帶領的姐妹團隊創造了很好的業績。公司的發展漸人佳境,李秀云和團隊實現了從家庭作坊經營模式到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
2006年,李秀云被授予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能手;2007年,“牧原”商標,被赤峰市評為知名商標。現如今,李秀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幫助74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為53名農牧民工提供施展才華的新平臺,使他們有了穩定的家庭經濟收人,逐漸擺脫了生活困境。
文章標簽: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