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五月婷婷_一本大道色婷婷在线_亚洲国产欧美一区_欧美午夜影院

歡迎訪問尚標商標轉讓網 |  幫助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商標資訊>廣東創新TOP100榜發布 五大維度看廣東創新_金羊網新聞
尚標-特價轉讓商標

廣東創新TOP100榜發布 五大維度看廣東創新_金羊網新聞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7-02-22 02:58:00  瀏覽:2843
(原標題:廣東創新TOP100榜發布 五大維度看廣東創新_金羊網新聞)

“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中制造業機構共87個

大洋網訊2017年2月2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英文簡稱GDI)發布“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榜單根據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五個維度,對廣東創新機構進行科學評價,旨在更好地發現機構能力,探尋產業創新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連續27年GDP總量位列全國各省區(不含港澳臺地區)榜首,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二五”期間,廣東5年間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廣東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凸顯。2014年6月,廣東省啟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五大維度發現廣東創新機構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評價基于5個維度: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廣東省知識產權局也對數據來源提供了大力支持。

專利總量是衡量機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要求進入評選范圍的機構要在近5年至少擁有40件被授權的新專利,再對進入評選范圍的機構通過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這5個指標進行評定。

專利授權率為衡量專利申請成功率的量化指標,該指標采用近5年來專利授權量和專利申請公布量(由專利局官方公布但尚未授權的專利申請)的比率。全球化指標代表某項發明在全球主要市場的布局,該項指標主要由機構的四方專利數來衡量(四方專利指某一項專利分別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以及美國專利商標局進行申請和授權)。

影響力指標考量某項專利的重要性,一件發明的影響力可通過后續在其他機構發明專利申請中的引證頻率來考量,本報告影響力指標計算了近5年每家機構的專利引證率(除了自引率)。創新機構不僅僅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同時也要具有把專利市場化的能力,具有優秀研發能力的機構往往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快更優的成長,成長性指標將某機構營業總額三年復合增長率進行量化,以凸顯機構將專利市場化的能力。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根據上述每項指標的得分予以計算和整合,進而出爐“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

廣東發力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型國家2030戰略的確立,也發出了更明確的科技創新信號,掀起我國科技創新的新高潮。2016年8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這是國家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頂層規劃。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著力把創新落在發展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經過努力,廣東高新科技企業數量躍居全國首位,珠三角國家自創區建設穩步推進,科技研發取得新進展,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從統計數據上看,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二,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達7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發展動力加快轉換,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第一,全省研發(R&D)人員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對比過去,廣東當前的創新發展有著更為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即通過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先進生產力轉化,加快形成新動能。

在國家、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背景下,廣州正圍繞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建設,嵌入全球創新鏈條、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分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創新機構專利最多

“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涉及的行業涵蓋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采礦業等8大國民經濟行業類別,共22個子行業分類。

作為“世界工廠”,廣東的制造業優勢明顯,以單獨經濟體計算,廣東制造業規模排名位列世界第五位。榜單中制造業機構共87個,顯示廣東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省。根據廣東省2015年的統計數據,廣東新產業增長較快,全年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5%。

榜單顯示,在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機構數量位于榜首,共有36家機構入圍創新百強榜單,與廣東近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鼓勵先進制造業發展密不可分。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緊隨其后,有22家機構上榜,顯示出廣東傳統制造業底子厚實,部分傳統制造業產業也在通過創新驅動發展積極發展高端制造產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第三產業,顯示廣東在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上大步邁進。

按照各項指標進行行業分析,從專利總量上分析,廣東百強創新機構專利數量行業占比中,最高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達54.70%,排在第二位的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23.25%、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6.27%。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5%,這兩項占據絕大部分的專利數量。

按影響力來分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共41所機構進百強,平均影響力指數為5749,影響力排名第二的是汽車制造業,指數為45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名第三。從影響力看,汽車制造業在全國范圍內有創新優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涉及互聯網業,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來源:文/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

1

2

下一頁

全文閱讀

“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中制造業機構共87個

大洋網訊2017年2月2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英文簡稱GDI)發布“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榜單根據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五個維度,對廣東創新機構進行科學評價,旨在更好地發現機構能力,探尋產業創新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連續27年GDP總量位列全國各省區(不含港澳臺地區)榜首,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二五”期間,廣東5年間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廣東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凸顯。2014年6月,廣東省啟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五大維度發現廣東創新機構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評價基于5個維度: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廣東省知識產權局也對數據來源提供了大力支持。

專利總量是衡量機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要求進入評選范圍的機構要在近5年至少擁有40件被授權的新專利,再對進入評選范圍的機構通過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這5個指標進行評定。

專利授權率為衡量專利申請成功率的量化指標,該指標采用近5年來專利授權量和專利申請公布量(由專利局官方公布但尚未授權的專利申請)的比率。全球化指標代表某項發明在全球主要市場的布局,該項指標主要由機構的四方專利數來衡量(四方專利指某一項專利分別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以及美國專利商標局進行申請和授權)。

影響力指標考量某項專利的重要性,一件發明的影響力可通過后續在其他機構發明專利申請中的引證頻率來考量,本報告影響力指標計算了近5年每家機構的專利引證率(除了自引率)。創新機構不僅僅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同時也要具有把專利市場化的能力,具有優秀研發能力的機構往往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快更優的成長,成長性指標將某機構營業總額三年復合增長率進行量化,以凸顯機構將專利市場化的能力。

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根據上述每項指標的得分予以計算和整合,進而出爐“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

廣東發力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型國家2030戰略的確立,也發出了更明確的科技創新信號,掀起我國科技創新的新高潮。2016年8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這是國家首次將“科技創新”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頂層規劃。

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著力把創新落在發展上,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經過努力,廣東高新科技企業數量躍居全國首位,珠三角國家自創區建設穩步推進,科技研發取得新進展,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從統計數據上看,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二,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達7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發展動力加快轉換,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第一,全省研發(R&D)人員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對比過去,廣東當前的創新發展有著更為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即通過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先進生產力轉化,加快形成新動能。

在國家、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背景下,廣州正圍繞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建設,嵌入全球創新鏈條、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造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分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創新機構專利最多

“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涉及的行業涵蓋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采礦業等8大國民經濟行業類別,共22個子行業分類。

作為“世界工廠”,廣東的制造業優勢明顯,以單獨經濟體計算,廣東制造業規模排名位列世界第五位。榜單中制造業機構共87個,顯示廣東是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省。根據廣東省2015年的統計數據,廣東新產業增長較快,全年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0%,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0.5%。

榜單顯示,在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機構數量位于榜首,共有36家機構入圍創新百強榜單,與廣東近年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鼓勵先進制造業發展密不可分。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緊隨其后,有22家機構上榜,顯示出廣東傳統制造業底子厚實,部分傳統制造業產業也在通過創新驅動發展積極發展高端制造產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第三產業,顯示廣東在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上大步邁進。

按照各項指標進行行業分析,從專利總量上分析,廣東百強創新機構專利數量行業占比中,最高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達54.70%,排在第二位的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23.25%、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6.27%。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5%,這兩項占據絕大部分的專利數量。

按影響力來分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中共41所機構進百強,平均影響力指數為5749,影響力排名第二的是汽車制造業,指數為452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名第三。從影響力看,汽車制造業在全國范圍內有創新優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涉及互聯網業,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來源:文/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

“廣東創新TOP100榜(2016)”折射廣州產業特點

通用設備制造生物醫藥廣州占絕對優勢

2月2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英文簡稱GDI)發布“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榜單根據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五個維度,對廣東創新機構進行科學評價,旨在更好地發現創新機構,探尋產業創新趨勢。廣州作為“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上榜機構大戶,在產業優勢方面具有其自身特點。廣州上榜機構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機構占比最大,共有6家企業上榜,排名第二。共有5家通用設備制造業機構上榜,廣州有4家,占絕對優勢。同時,醫藥制造業和涉及基因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屬于生物醫藥行業范疇,共有5家機構上榜,廣州在醫藥制造業有1家機構上榜,在基因檢測領域有2家機構上榜,表明廣州在廣東的生物醫藥領域也有較強競爭力。

通用設備制造業:

固定資產投入較上一年增長近三成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通用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359.63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29.5%。2016年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高增速,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廣東省重要的主導產業之一,廣東省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第一大省。其中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產業發展突出。

廣州普及型數控機床控制系統產量全國第一,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國家數控系統及數控機床的重要生產基地。

生物醫藥行業:

5家上榜機構3家來自廣州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入達218.14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32.4%。而屬于先進制造業的醫藥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為7.7%。

醫藥制造業和涉及基因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屬于生物醫藥行業范疇,有5家機構上榜,分別為華大基因、麗珠醫藥、白云山制藥、達安基因、金域檢驗。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廣東企業創新優勢明顯轉型潛力大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主要技術和物質支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科技發展,希望通過科技發展創造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學者、企業家認識到,應該加大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投入,借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達79655.27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比重為9.1%。完成工業增加值26540.01億元,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最大,達21.6%,其次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比重為8.9%;汽車制造業作為廣東工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完成增加值1298.09億元,比重為4.9%。2013年粵、魯、蘇、浙工業主導行業及其占比來看,廣東和江蘇占比最大的行業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而廣東和江蘇也是該行業全國產值最高的兩個地區。其中,2013年廣東該行業產值占比達23.6%,比江蘇高10.7個百分點。

制造業是廣東省的傳統強項,特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從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可以看出,廣東在該行業中占據絕對優勢。因此,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更是廣東省的重中之重,該行業的創新升級至關重要。從榜單數據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位于榜首,共有36所機構入圍創新TOP100榜單。無論從專利數量還是專利影響力,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都是最多和最大。這也說明,廣東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創新優勢明顯,轉型潛力大。其中華為、中興兩大企業在專利數量、影響力方面具有絕對領先優勢。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937.5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1.10%。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新產品新技術源源不斷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占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排名第二。從橫向對比來看,廣東、江蘇兩省都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大省,都領先于全國其他省份。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625.57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8.6%。近5年,廣東對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入不斷加大,巨大的行業投入促使更多新產品、新技術的誕生。

廣東是家電生產大省,排名靠前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新寶電器等企業都是家電生產龍頭企業。從創新榜單可以看出,廣東家電生產龍頭企業都在積極創新,以更好的技術優勢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來源:文/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

“廣東創新TOP100榜(2016)”折射廣州產業特點

通用設備制造生物醫藥廣州占絕對優勢

2月21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英文簡稱GDI)發布“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榜單。榜單根據專利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影響力和成長性五個維度,對廣東創新機構進行科學評價,旨在更好地發現創新機構,探尋產業創新趨勢。廣州作為“廣東創新TOP100(2016)榜”上榜機構大戶,在產業優勢方面具有其自身特點。廣州上榜機構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機構占比最大,共有6家企業上榜,排名第二。共有5家通用設備制造業機構上榜,廣州有4家,占絕對優勢。同時,醫藥制造業和涉及基因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屬于生物醫藥行業范疇,共有5家機構上榜,廣州在醫藥制造業有1家機構上榜,在基因檢測領域有2家機構上榜,表明廣州在廣東的生物醫藥領域也有較強競爭力。

通用設備制造業:

固定資產投入較上一年增長近三成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通用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359.63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29.5%。2016年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高增速,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廣東省重要的主導產業之一,廣東省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第一大省。其中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產業發展突出。

廣州普及型數控機床控制系統產量全國第一,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國家數控系統及數控機床的重要生產基地。

生物醫藥行業:

5家上榜機構3家來自廣州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入達218.14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32.4%。而屬于先進制造業的醫藥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為7.7%。

醫藥制造業和涉及基因檢測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屬于生物醫藥行業范疇,有5家機構上榜,分別為華大基因、麗珠醫藥、白云山制藥、達安基因、金域檢驗。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廣東企業創新優勢明顯轉型潛力大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提供了主要技術和物質支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科技發展,希望通過科技發展創造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學者、企業家認識到,應該加大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投入,借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達79655.27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的比重為9.1%。完成工業增加值26540.01億元,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最大,達21.6%,其次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比重為8.9%;汽車制造業作為廣東工業的重要產業之一,完成增加值1298.09億元,比重為4.9%。2013年粵、魯、蘇、浙工業主導行業及其占比來看,廣東和江蘇占比最大的行業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而廣東和江蘇也是該行業全國產值最高的兩個地區。其中,2013年廣東該行業產值占比達23.6%,比江蘇高10.7個百分點。

制造業是廣東省的傳統強項,特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從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可以看出,廣東在該行業中占據絕對優勢。因此,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更是廣東省的重中之重,該行業的創新升級至關重要。從榜單數據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位于榜首,共有36所機構入圍創新TOP100榜單。無論從專利數量還是專利影響力,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都是最多和最大。這也說明,廣東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創新優勢明顯,轉型潛力大。其中華為、中興兩大企業在專利數量、影響力方面具有絕對領先優勢。

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937.5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1.10%。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新產品新技術源源不斷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占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排名第二。從橫向對比來看,廣東、江蘇兩省都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大省,都領先于全國其他省份。廣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顯示,廣東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固定資產投入達625.57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18.6%。近5年,廣東對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入不斷加大,巨大的行業投入促使更多新產品、新技術的誕生。

廣東是家電生產大省,排名靠前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企業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新寶電器等企業都是家電生產龍頭企業。從創新榜單可以看出,廣東家電生產龍頭企業都在積極創新,以更好的技術優勢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來源:文/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

上一頁

1

2

全文閱讀

編輯:

  

(原標題:廣東創新TOP100榜發布 五大維度看廣東創新_金羊網新聞)

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尚標商標轉讓平臺"或”來源:m.6zhiboba.com”的作品,均為本站原創,侵權必究!轉載請注明“來源:尚標”并標明本網網址m.6zhiboba.com!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尚標)”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可撥打電話:400-7187-888。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贡觉县| 平江县| 涟水县| 渝北区| 屏东县| 梨树县| 池州市| 天祝| 周至县| 平定县| 舟曲县| 临夏市| 和平区| 满城县| 汝南县| 湖北省| 白玉县| 湖口县| 广丰县| 高阳县| 成安县| 洪泽县| 抚松县| 新宾| 调兵山市| 泸溪县| 汉寿县| 瑞安市| 蓝田县| 许昌市| 龙海市| 朝阳区| 云梦县| 顺昌县| 长沙县| 镇坪县| 正镶白旗| 赤壁市| 华容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