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企產權意識落后 “云計算”遭遇商標搶注
來源:尚標知識產權 發布時間:2012-05-02 08:20:00 瀏覽:2874
本報訊 (記者 項菲菲 實習生 劉越)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在全球已步入知識產權時代的今天,對產權的保護已顯得越發重要。近日,記者走訪市內知識產權機構發現,重慶企業的商標保護相對薄弱,尤其是重慶正在大力發展的云計算,更是遭遇了商標搶注的“險境”。
“云計算”搶注成風 渝企卻只有一家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606.78億元。最新出爐的《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中稱,“十二五”期間,我國云計算產業鏈規模可達7500億至1萬億人民幣。市場專家估計,僅僅是重慶,云計算5年衍生出的產值就可達1500億元的規模。
云計算龐大且誘人的市場潛力,讓一些企業看到了商機。
近日,記者從國家商標局公布的信息中發現,僅“云計算”三個字,就被6家企業搶注,共申請了13件商標。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去年,廣東一家企業申請了“云計算”商標,用于吸奶器和非化學避孕用具類別。
據中潤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的專家陳曉葵介紹,除此之外,與云計算有關的一些商標也被搶注。如“云端計算”被遼寧四方工業安裝公司申請;“云端高鐵”由北京世紀互聯寬帶公司于2010年10月29日提交注冊申請,并于2011年11月14日獲準注冊;“云端書鋪”被廈門一家公司申請;“云端圖書館”被上海一家公司申請。另外還有“云端小學堂”、“云端游戲”等商標都已被注冊。
而在此前,只有一家重慶企業,注冊了與云計算有關的商標。
開發意識強 保護意識弱
去年1月,我市提出大力發展云計算產業。
然而,“云端計劃”、“云博會”這些詞都沒注冊成商標,“如果以后有其它企業搶注,重慶就不能使用這些詞了。”陳曉葵說,近年來,重慶的IT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是很多企業都忙著埋頭開發新技術,卻沒有想過要把這些知識產權用商標保護起來。”就云計算產業而言,九龍坡區推行了“云創蝶谷”,但也沒有進行商標保護。巴南區推出了“云谷”計劃,而“云谷”這一商標在IT類別方面,已經被北京一家名為云谷的公司全面申請注冊了,如果該區再把“云谷”用在商業上,就很可能意味著侵權。
事實上,在全國來看,渝企對于主動注冊商標一事“醒得晚”。來自國家商標局的數據稱,去年,我市企業共申請了32600個商標,成功注冊18502個。而去年全國商標申請量、注冊量均排第一的廣東省,其申請量超過23萬個,注冊量也有16萬多個,“可以說,重慶在商標注冊方面,是屬于國內的落后地區,只有一些餐飲企業意識強一些。”陳曉葵說。
專家建議:開發一項,注冊一項
在為重慶IT企業的知識產權問題擔憂的同時,陳曉葵表示,事實上,在商標的搶注中,一些全國的IT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面。比如,阿里巴巴就申請了“阿里巴巴云計算”和“阿里云”商標,華為公司申請了“智云端”等等。
那么,重慶的IT企業該如何保護自己?
他建議,一方面,政府或者相關協會出面,針對行業性的標示、口號和計劃進行商標保護。對于云計算行業的商標申請,政府應執鼓勵和支持的態度。
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要培養品牌保護意識,在發展的時候,就要提前申請商標,“最好開發出來一項技術就注冊一項。”
作者:項菲菲 劉越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文章標簽: 商標搶注